【拉事】景頗族社會陋習。也稱“納集”、“顎吉沙”,意為武裝搶牛或拴牛吃,泛指過去景頗族不同部落或村寨之問的爭鬥。“拉事”,往往由於人命、婚姻、債務、殺傷牲畜等糾紛未得公正解決而引起。“拉事”之前,先由“董薩”打卦以卜吉凶,決定行動日期。如系大規模“拉事”,當事者要殺一條牛,連皮帶毛切成小塊,分送到有關村寨人家,以示請求協助,稱為“門柱”。肉塊切得愈小,表明須動員的人愈多。穿牛肉的竹籤上刻有刀痕,如刻三道,即表示第三天有事,接到肉塊者須攜帶武器按時到達。為了保佑出征者在爭鬥中不發生傷亡,出征前,要燒煮一鍋:占楝予湯,每人喝一碗,以保不受傷害。出征時,由“找布”(拉事頭)一手持刀或鐵矛,一手持野豬皮盾在前帶頭,後面緊跟手持矛、刀、槍和盾牌,身纏樹皮藤條的“吉作”(小兵);到了對方寨中,便搶拉牛馬,如遇抵抗,則發生衝突。牛馬拉出寨後,鳴槍示威。如對方趕來,則將牛尾巴砍下一條,插在路上,以示“拉事”,不屬一般搶劫,追人見狀通常不再追趕。所搶回的牲畜,必須先獻社廟,然後,才能屠宰分食。“拉事”之後,雙方約定時間,由雙方寨中頭人和老人共同出面講和。過去雙方和好的情況不多,反覆“拉事”常有發生。“拉事”,對景頗社會的農業生產、人力、物力破壞都很大,不利於民族內部和民族之間的團結。故此習俗現已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