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盈江縣太平鎮,地處太平鎮西邊,距太平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太平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平原23公里。東鄰大盈江,南鄰芒允村,西鄰銅壁關鄉,北鄰黃龍村。轄相恍、岸坎、散朋、朗晚、拉丙、呼路、軒崗、翁冷、芒朽帽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13戶,有鄉村人口1840人,其中農業人口1837人,勞動力92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4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拉丙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36平方公里
- 海拔:80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年平均氣溫19.3 ℃,年降水量233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0494畝,人均耕地4.74畝,林地29689.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13.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94畝(其中:水田2583畝,旱地7641畝),人均耕地4.74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968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53.2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1畝堡燥放拒,主要種植咖啡、堅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345.5畝,其他面積9471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390戶通自來水,頸霸有23戶飲用井水,有2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有413戶通電,有35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4戶;安道判坑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9戶。
該村到太平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宙樂諒;距離最近的車站0.0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12輛,拖拉機197輛,機車2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53畝,有效灌溉率為27.1%。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79戶,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33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狼端盼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31萬元,占總收入的76.4%;畜牧業收入166萬元,占總收入的15.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24頭,肉牛95頭,肉羊15頭);漁業收入5.0萬元, 占總收入的0.5%;林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3.7%;第二、三產業收翻糠記葛入48.0萬元,占總收入的4.4%;工資性收入48.0萬元,占總收入的4.4%;農民人均純收入421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0人(占勞動力的 11%),在省內務工57人,到省外務工103人。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7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2.00萬元,畜牧業收入31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93頭,肉牛138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3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6.00萬元, 工資性收入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89.00元,農民符局巴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8人 ,在省內務工73人,到省外務工4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3戶,共鄉村人口1840人,其中男性900人,女性940人。其中農業人口1837人,勞動力927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254人,漢族284人,景頗族30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04,參合率90.7%,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太平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太平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無公廁,人畜混居的農戶41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5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927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75.60萬元,有固定資產644.6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3.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無文化活動室。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優質稻、甘蔗、烤菸、堅果、咖啡、核桃等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85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7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9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3戶,共鄉村人口1840人,其中男性900人,女性940人。其中農業人口1837人,勞動力927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254人,漢族284人,景頗族30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04,參合率90.7%,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太平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太平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無公廁,人畜混居的農戶41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5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927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75.60萬元,有固定資產644.6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3.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無文化活動室。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優質稻、甘蔗、烤菸、堅果、咖啡、核桃等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85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7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9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