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穢語綜合症—扮鬼臉

孩子突然出現上肢不自主地抽動,幾個月後又轉為下肢大幅度抽動,有時還不停地做鬼臉,家長越干涉,鬼臉做得越起勁。但是,這些現象在夜裡睡覺時看不到。近半個月來,兒子喉嚨口常“咕嚕、咕嚕”作聲,有時還罵人。

這個孩子患了一種心理疾病,名叫“抽動穢語綜合症”。這種疾病多發生於六、七歲的孩子身上,發病情況男孩多於女孩。它的主要特點是身體某些部位出現不自主的、突發性的肌肉抽動,可表現為重複快速的擠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甚至出現扭脖子、鼓肚子、聳肩、摔胳膊、蹦跳等動作。由於約有半數患兒還可有喉肌抽動,伴有嗓子發炎,嚴重時孩子就會出現污穢語言。
抽動穢語綜合症的病因並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懷孕期母親的身體狀況、生產過程以及親職教育方式有關。懷孕前三個月,如果母親出現先兆流產、情緒緊張、受到驚嚇、極度悲傷、營養不良、活動較少等,會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神經系統的健康發育。其次,生育時間過早或過晚或難產等造成孩子窒息缺氧、大腦損傷等情況,也會影響大腦的神經系統發育。另外,在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和苛刻,使孩子生活在緊張、恐懼的環境中,身心得不到放鬆……這些情況都可能是抽動-穢語綜合症的致病原因。
矯正孩子的抽動動作並不難,只要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經過一段治療後,就可以使症狀得到逐漸緩解。
心理轉移法:
抽動症的症狀在緊張著急時加重,放鬆時減輕,睡眠時消失。因此,當孩子抽動發作,不要強制其控制,而最好採用轉移法。如果發現抽動明顯,可讓他幫你遞遞報紙、端杯茶水,做一些輕鬆的事情。通過肢體有目的的活動,減輕抽動帶來的緊張、焦慮和自卑感。
認知支持療法:
孩子常因擠眉弄眼等抽動症狀而深感自卑。他們不願出頭露面,社交退縮。越緊張自卑,症狀越嚴重;症狀越嚴重就越緊張自卑……在這種惡性循環中,孩子感受到了不能自拔的痛苦。如果此時父母還嘮叨、限制、沒完沒了地指責,對這種疾病症狀更是雪上加霜。
最好的辦法是打破惡性循環,與孩子一起分析病情,正確認識抽動症的表現,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增強克服疾病的信心。
此外,家長還應妥善安排孩子的日常作息制度,儘量避免孩子過度緊張、疲勞,並讓孩子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和娛樂活動,使孩子儘可能處於輕鬆愉快的環境之中。
如果孩子的抽動症狀特別嚴重,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口服一些中樞神經調節藥物,如氟哌啶醇、泰必利、可樂定等。大多數情況下,此病預後良好,父母不必為此過分擔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