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抵抗異化:索爾·貝婁小說研究
- 作者:白愛宏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 字數:258千字
- 首版時間:2012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探討了索爾·貝婁在獲諾貝爾獎之前出版的五部重要長篇小說——《奧吉·馬奇歷險記》《雨王漢德森》《赫索格》《賽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禮物》及兩篇短篇小說——《未來的父親》和《老一套》中主人公抵抗異化的策略,所探討作品中的主人公分別採用流動、話語和認同平衡三種策略踐行個體認同。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流動策略 | 第二章 話語策略 | 第三章 認同平衡策略 |
---|---|---|
第一節 不平靜的“從眾年代”(Age of Conformity) 第二節 奧吉與漢德森:抵抗規訓與恐懼 | 第一節 20世紀60年代:新時代的轉折點 第二節 拒絕失語 | 第一節 個體與群體 第二節 貝婁作品中的“我們—認同” |
作品思想
在該書所探討的貝婁的作品中,主人公主要採取了三種抵抗異化的策略:流動策略,話語策略與認同平衡策略。20世紀50年代,美國經濟蓬勃發展,是鮑曼所稱資本主義從“沉重”走向“輕快”的過渡期,福特主義是重要的生產方式,也是美國社會權力關係的縮影。同質化成為當時社會關注的問題。與此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兩大集團之間快速展開的冷戰讓美國社會充滿焦慮與恐懼。對於同質化,《奧吉·馬奇歷險記》中的奧吉運用流動策略抵抗、拒絕對他進行的同化性收編;對於死亡恐懼,《雨王漢德森》中的漢德森則採用流動策略從美國到非洲,歷經兩個部落,尋找生活智慧,喚醒童心,賦予生活以意義。兩位主人公均採用流動策略抵抗他們所遭遇的異化力量。同時,流動策略也反映了貝婁對於個體的信念,即貝婁相信作為個體的人具有超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潛質與能力。
該書所探討的貝婁的作品關注的不是廣闊的社會領域,不是錯綜複雜、波瀾壯闊或縱橫捭闔的社會運動,而是單個個人及其與社會的關係。所涉及的主人公,無論是奧吉·馬奇、漢德森、赫索格、賽姆勒,還是西特林,無論他們採取什麼策略——流動策略,話語策略抑或認同平衡策略,他們的行為均更多地指向自身,指向自己內心,而很少指向外界,即很少努力去改變外部環境。外部環境不是作為主人公的行為目標而存在,只是主人公內心改造的條件與環境。主人公對自我的改造亦非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環境,而是為了尋求超越這一環境的道路。
貝婁的此類主人公體現的是美國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向度,即對個體的關注,凸顯單個個人在踐行其身份認同過程中的困惑、矛盾、彷徨、嚮往與堅持。這種困惑、矛盾、彷徨、嚮往與堅持形成了貝婁作品中頗富張力的世界。在貝婁的世界裡,一方面現實世界對貝婁的主人公充滿了吸引力,另一方面這一世界又充滿了物慾、混亂、背叛、欺詐、冷漠、暴力與隨時準備塑造、改變他們的異己力量。前者使他們熱愛這一世界,後者又使他們渴望超越這一世界,尋找生活的本質,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一方面他們密切地涉入現實生活,另一方面他們的目光又總是鎖定在未來,他們和現在關係密切,而他們渴望追尋的理想彼岸又像恆在的燈塔,吸引他們渴盼並走向未來。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3年4月,該書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2年度“百部(篇)工程”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抵抗異化:索爾·貝婁小說研究》 | 2012年4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0673-0 |
作者簡介
白愛宏,山西省長治市人,中共黨員,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現為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