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跌重法,指在行文中,作者貶抑否定的本意不直接說出,反而先加以褒揚和肯定,然後才托出真意,使貶抑否定在抬與跌的強烈對比中凸現出來,更加鮮明、深刻的寫作方法。
抬高跌重法,指在行文中,作者貶抑否定的本意不直接說出,反而先加以褒揚和肯定,然後才托出真意,使貶抑否定在抬與跌的強烈對比中凸現出來,更加鮮明、深刻的寫作方法。
抬高跌重法一般用於貶斥、否定性的作品,也有用於褒揚性的作品的。例如,曹禺的《雷雨》(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寫周朴園在無錫玩弄了魯侍萍並拋棄了她,致使這位梅小姐投河自盡。三十年來周朴園自責不已。為了紀念梅小姐,周朴園穿用她在世時的舊衣物,室內的陳設也一應她在世時的舊習,就連在炎熱的夏天關閉客廳的窗戶,也是為了紀念那位曾給他生了萍兒“受了病總要關窗戶”的梅小姐。所有這一切,都表現出周朴園對梅小姐的深情和思念,真像一位“真誠的懺悔”、有情有義的“好丈夫”。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當周朴園發現眼前的魯侍萍正是活著的梅小姐的時候,他馬上變換了一幅面孔,問魯侍萍:“你來乾什麼?”“誰指使你來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文章至此,周朴園“真誠的懺悔”消失了,露出來的是冷酷自私,剎那間變成了兩個絕不相同的人。在這裡,抬與跌所造成的對比非常強烈,它把周朴園虛偽、自私的本質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這是運用較好的典型例子。平時,我們運用抬高跌重法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抬和跌要對比鮮明,要儘可能抬高,造成巨大的落差,才能達到跌重的目的。二、從篇幅來看,抬高的比重較大。但抬是次,跌是主,不能喧賓奪主。三、抬要照顧到跌,抬的內容底蘊要與跌相吻合,不要使讀者在情感、認識上發生偏離,致使讀者讀到跌的部分還轉不過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