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過多景樓》是元代文學家周文質創作的一首曲。作者登高望遠採用以樂景反襯哀情的手法寫登多景樓所見江頭春景,並引起詩人深沉的離愁。前文極寫所見景色之美,最後三句一問一答道出哀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桂令·過多景樓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元曲三百首》
- 文學體裁:元曲
- 作者:周文質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折桂令1·過多景樓2
滔滔春水東流。天闊雲閒3,樹渺禽幽4。山遠橫眉5,波平消雪6,月缺沉鉤7。桃蕊紅妝渡口8,梨花白點9江頭。何處離愁?人別層樓10,我宿孤舟。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折桂令:曲牌名,屬北曲雙調,用於劇曲、套曲或小令。其正格格式為雙調五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韻,後段五句一叶韻、三平韻。
2.多景樓;在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宋代郡守陳天麟修建。
3.天闊雲閒:天空遼闊,雲兒也散去了。
4.樹渺禽幽:形容地勢高遠。渺,遠。幽,深藏。
5.山遠橫眉:遠山橫臥如眉。橫眉,美人的眉黛。
6.波平消雪:水波平靜如春雪消融。消雪,積雪漸漸融化。
7.月缺沉鉤:指下弦月暮的月牙兒。
8.桃蕊紅妝渡口:用桃花裝扮過的渡口。
9.點:點染、裝點。
10.層樓:高樓。
白話譯文
春水滔滔,流向東邊。天空遼闊,雲兒也散去了,樹梢上停棲著的鳥兒顯得那么悠閒。遠處的群山仿佛美人的眉毛一般,水面上波浪已經平靜下來,積雪也已漸漸融化,只有半邊的月亮像彎鉤一樣沉入水中。用桃花裝扮過的渡口,梨花點綴在江頭。我的離愁是怎么來的? 自從在高樓上與情人離別後,我就獨自借宿在孤舟里。
創作背景
該曲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多景樓”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處寺內建築,且其之所以被稱為“多景”,也是因為它建在山上,地勢高,萬事萬物都可盡收眼底。作者經過多景樓,登高望遠而創作該曲。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曲先寫春天美景:春水、雲天、禽、消雪、缺月、桃紅梨白,這些都是遊子從舟中的遠觀之景,當低下頭來細想時才發現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對比,更觸發了他的思念之情。
前三句寫的是整體感受,春水東去,天空遼遠、閒雲飄散,視野極其開闊,那樹顯得對么渺遠,那鳥仿佛也都消失了蹤跡。就像是一種脫離塵囂的展望,一片豁然開朗。接著具體寫了所見景物:山如黛、水如鏡、月缺似沉鉤,寓意白晝將盡。詩人依次運用了“闊”“閒”“渺”“幽”以及“遠”“平”“缺”等加以刻畫,句式倒裝,使景物描寫細膩生動。
再把視線住下,桃花梨花紅白相間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經透出離別之情。
尾三句便點出真意:“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有如蜻蜓點水一點而出,讓原本沉浸的樂景中的人,哀感頓生。
該曲大部分寫景,只最後抒情,一問一答,點出而已。表示有好景,只缺少自己的親人。
名家點評
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博士馬廷中:該曲讓離愁與孤舟相互發明,使得景物染上濃情,感情又賦形於景物,從而使得作品極為厚重。語言簡潔,極易上口。(《學生課外閱讀文庫元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周文質(?—1334),元代文學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後居杭州。與鐘嗣成相交二十餘年,兩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薄》對他有詳細的記載:“體貌清癯,學問淵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俠,好事敬客。”其所作雜劇令知有四種。現僅《蘇武還鄉》(或稱《蘇武還朝》)存有殘曲。散曲存有小今四十三首,套數五套,多為男女相思之作,曲風清新。朱權評價其為“如平原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