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漢語辭彙)

折桂(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折桂,漢語辭彙。

拼音:zhé guì

釋義:獲得第一。

折:摘取;桂:桂樹的枝條。因桂樹葉碧綠油潤,我國古代把奪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時科舉考試正處在秋季,恰逢桂花開的時候,故借喻高中狀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桂
  • 釋義:獲得第一
  • 出處:《晉書· 郤詵傳》
  • 中國傳說: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詩詞,流傳故事,歷史記載,民間風俗,希臘神話,在歐洲的流傳,故事傳說,

詞目

折桂

拼音

zhé guì

引證解釋

《晉書·郤詵傳》:“ 武帝 於 東堂 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後因以“折桂”謂科舉及第。
折桂
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之句。
杜甫 《同豆盧峰知字韻》:“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
唐 權德輿《伏蒙十六書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握蘭中台並,折桂東堂春。”
溫庭筠 《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 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
張掄 《滿庭芳·壽楊殿帥》詞:“流慶遠;芝蘭秀髮,折桂爭先。”
李漁 《奪錦樓》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發踴躍不過,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詩:“擷芹復折桂,親非由我顯。”
薛業《晚秋贈張折衝》: 位以穿楊得,名因折桂還。
劉商 《送李元規昆季赴舉》 見誦甘泉賦,心期折桂歸。

相關詩詞

劉禹錫 《傷韋賓客》 桂枝攀最久,蘭省出仍初。
岑參 《送縢亢擢第歸蘇州拜親》 橘懷三個去,桂折一枝將。
李群玉 《送魏圭覲省》 未折月中枝,寧隨宋都鷁。
杜甫 《哭長孫侍御》 禮闈曾擢桂,憲府既乘驄。
胡曾 《下第》 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平人折一枝。

流傳故事

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間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歡當樵夫,於是他就請白髮神仙教他仙術,可是他學了很久都沒有學成,後來,他又請白髮神仙教他神遊到月亮上,因為他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白髮神仙很生氣,就把他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心平氣和地砍倒桂樹,你就可以獲得仙術”可是,吳剛每次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他不斷地砍下桂樹,桂樹不斷的癒合。而大詩人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歷史記載

我國以前科舉時代俗稱考試及第者為月宮折桂。
月桂屬樟科長綠喬木,春季開花,原產地中海地區,與中國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國也有桂冠之說,是以帶桂枝編制的,取其清香高潔。三國時魏國繁欽的《弭愁賦》中有“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之句,意思是編織桂冠來打扮自己,鋪排像錦繡一樣華美文字。因為桂清香高潔,人們早就用它來形容、評價人物。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子和顏淵誰的道德最高尚,東方朔說:顏淵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獨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風一樣浩蕩,天下萬物都受其化育薰陶。
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郤詵當左丞相。後來郤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 “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蟾宮即月宮。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 “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

民間風俗

圍繞蟾宮折桂,不少地方還有這樣的習俗:每當考試之年,應試者及其家屬親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稱為廣寒糕,相互贈送,取廣寒高中之意。
蟾宮折桂,也有一此傳說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
文章說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顏都是讀書人,在當地很有名氣。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內有棵大桂樹,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二畝地面。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做燒柴,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幹竟發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鬱鬱蔥蔥。有人說,此樹經火之後,外焦內枯,現發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氣之先。當年寇準病故,人們為憑弔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筍,田氏兄弟鬧分家,其家的荊樹無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樹又復榮,可見周家又將復興。不入,學顏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的以自然現象解釋社會現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的頑強生命力。
漢晉以後,又有月中桂樹的傳說盛行,《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有一位吳剛因學仙術違規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傷就會立即癒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於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被古人演繹附會得五花八門,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後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士每當中秋望月,吟詩作服,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
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仲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以蟾宮折桂比喻科場得意,也表現出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嚮往。

希臘神話

在歐洲的流傳

古希臘,人們常以月桂樹葉編成冠冕,奉獻給英雄或詩人,以表示崇敬。後來在英國還有“桂冠詩人”的稱號,開始是大學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時,便成為王室御用詩人的專稱。在體育競技比賽中,人們常把獲得第一名的稱為“折桂”,這是為什麼呢?

故事傳說

很早以前,歐洲人就把桂花作為光榮、榮譽和勝利的象徵。“折桂”一詞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古希臘神話。傳說太陽神阿波羅愛上了露珠女神達芬,一往情深,但是達芬堅持獨身主義,始終拒絕阿波羅的求愛。
有一天,阿波羅又來到眾女神居住地,達芬看見了他,拔腿就跑,阿波羅緊追不放,眼看就要追上,達芬焦急地向她的母親大地女神呼喊:“如果您不能救我逃脫,就改變我的形狀吧!”當太陽神追上並摸到心愛的姑娘時,露珠女神的身體卻已經變成了一棵月桂樹,但阿波羅對達芬的熱情沒有因此而泯滅,他堅定地說:“我將永遠愛你,讓你成為最高榮譽的象徵。”古希臘人為了尊重太陽神的這種感情,把月桂樹看成阿波羅的神木,用月桂樹葉和橄欖枝編成精美的花冠,獻給有才華的詩人和各種競技比賽的優勝者。後來,“桂冠”便成了第一名的代名詞,“折桂”即獲得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