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御勛

折御勛(938-977)以汾州團練使權知府州事,後升為永安軍留後。太平興國元年(976),御勛改任泰寧軍節度使 。其家族出了許多為歷史名人,例如,楊家將佘太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御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府州(陝西府谷)
  • 出生日期:938
  • 逝世日期:977
  • 家族名人楊家將佘太君
家族歷史,折家功績,

家族歷史

折氏出匈奴折蘭王之後。為古代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所改。府州(陝西府谷)人,遠祖折華。党項族隋唐時期部分羌族為拓展生存空間東進並融合其他當地民族演變而成的新種族,西羌是其前身。西元六世紀有羌族“莫折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義稱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來源之一,後改為單字折姓。雖然折氏與後來的西夏同族,但是在宋朝抗擊外侮的戰爭中,折家英才輩出,佘賽花的弟弟折御卿和後世的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存等,皆為名將。《五代史》有折氏宗族傳記。折家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史稱折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五代史》)

折家功績

御勛(938-977)以汾州團練使權知府州事,後升為永安軍留後。太平興國元年(976),御勛改任泰寧軍節度使,其弟弟御卿(958-995)繼領州事,淳化五年(994)升為永安軍節度使。
折御卿卒後,其長惟正、惟昌、惟忠相繼統領州事。繼祖有子,他卻要求朝廷讓繼閔之子克柔繼任自己的職位。
折克行(?-1108)復繼兄克柔統領州事,累官至秦州觀察使。卒後,朝廷詔賜他為武安軍節度使,命其子可大繼知州事
折可大之,是其弟可求,又名可存。他曾從童貫平方臘,遷武節大夫,又以擒宋江功遷武功大夫,累官至靖康軍節度使。建炎二年(1128),他降金,被任為麟府路經略使,仍領府州。紹興九年(1139),可求被金人置酒毒死,西夏遂乘機襲取府州。可求子彥文逃往雲中,折氏世代統領府州,至此遂靠告完結。
自宋紹興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達200餘年,歷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則達500餘年,當十數代以上了。後人稱之“簪纓不替,其勳業彪炳史冊,舊絕千古”(清畢沅《關中金石記》卷六)。雖褒楊之至,殆也無所過之。
府州東瀕黃河,西北臨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折氏家族的業績,首推對西夏的抗擊。終北宋一代,折氏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其戰績在北宋時西夏作戰敗多勝少的紀錄中,尤為矚目。茲舉其較為重大的幾次:
1、鹹平二年(999)年,西夏軍來攻府州,折惟昌與軍將會戰埋井峰,擊退了敵兵。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敗西夏軍於麟州北,殲敵千餘人,繳獲馬、牛、羊、駝四萬餘。
2、慶曆元年(1041),嵬名元昊親率大軍圍攻府州。折繼閔指揮士卒守城,堅持月余。西夏人馬損失慘重,只得退兵。繼閔乘勢出擊,俘敵數千人。
3、元豐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從征西夏。退軍途中,西夏大將咩保吳良率萬餘騎兵來追。克行自請殿後,大破之,斬咩保吳良。後數次征西夏,“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嘗喪敗,擄獲鉅萬萬”(《折克行神道碑》)。西夏人稱之為“折家父”,增加左廂兵,專門用來抵敵折氏。
4、紹聖三年(1096),西夏大軍來攻。折克行族侄可適領兵於尾丁皚襲擊敵軍,大破之。後設伏於西夏軍的歸路,又大破之,其國母翻山逃走,僅以身免。
5、元符元年(1098),折可適率兵奔襲,俘西夏兩大酋長鬼名阿埋與昧勒都通,乘勝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宋哲宗因之特於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賀,並以安西為西安州。這次戰役使戰局頓為改觀,西夏喪失銳氣,從此難以振作。
6、折氏數代與西夏作戰,前後達百餘年,西夏騎兵始終未能東逾黃河。正因為如此,西夏對摺氏恨之入骨。紹興九年(1139),在襲取府州後,他們把多年的積怨傾瀉於折氏祖墳,戮其屍骨,夷其墳塋。
折氏對契丹(後稱遼)及北漢也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石敬瑭代後唐自立,為酬謝契丹的援立之恩,除燕雲十六州外,把河西之地也奉送給契丹。“契丹欲盡徙河西之民以實遼東,人心大擾,’(《舊五代史·折從阮傳》)。折從阮高揭義旗,集眾據守,抵禦契丹的侵擾。後石重貴與契丹交惡,折從阮奉詔東渡黃河,連拔十餘碧,北取勝州,東入朔州,把契丹勢力逐出黃河以西。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遼(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兵分三路侵宋,其西路直攻府州。折御卿與遼軍戰於新澤碧,大破之,俘將校以下百餘人。至道元年(995),遼大將韓德威糾結党項勒浪、鬼族十六部落,領遼軍兩萬來襲府州。折御卿斷其歸路,大破之於子河漢。勒浪、鬼族等部族乘亂反戈,遼軍全軍覆沒,其將號突厥太尉、司徒、舍利的,被殺20餘人,韓德威隻身逃脫。
鹹平二年(999),遼蕭太后親率大軍20萬攻宋。折惟昌等引兵東渡,攻入五合川,破黃太尉勢,有力地牽制了遼軍。景德元年(1004),遼軍萬餘來攻奇嵐,惟昌率兵入朔州,攻克大狼水碧,殲敵數千人,解了奇嵐之圍。
劉崇始據太原稱帝,即因折沃歸附後周來攻府州,為折德康擊敗。此後北漢數次來攻,均兵敗而回。宋初,折氏配合宋軍,多次對北漢協同作戰。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親征北漢。折御卿東渡黃河,牽制北漢軍於嵐州一帶。先破奇嵐軍,俘北漢軍使折令圖;又攻取嵐州,殺北漢憲州刺史霍詡,俘大將馬延忠等;乘勝沿汾河而下,攻陷隆州(今山西祁縣東南),與宋太宗會師於太原城下。
在抗擊西夏、契丹的同時,折氏以其特殊的“蕃官”身份招遠撫來,對西北諸族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宋淳化四年(993),李繼遷附遼叛宋,折御卿引兵征討,召回銀、夏諸州党項、羌族800。余帳。子河漢一戰,折御卿名播遐邇,勒浪、鬼族等部族都請求內附。御卿領兵把他們迎入塞內,安置在府州以南。宋廷籍其丁壯,得精兵萬餘騎。景德元年(1004),折惟昌知府州,契丹言泥族拔黃碧300餘帳也來歸附。《折克行神道碑》碑陰,並列當時由折氏統轄的20多位大寨主的姓名,足以“見其控御邊睡,鈴轄蕃漢之遺制焉”(畢沉《關中金石記》卷六)。
折氏征戰傳家,父子兄弟皆英勇善戰。他們世居邊地,洞悉蕃情,對於北宋西北防務也多有籌劃。韓絳經制西北邊事,曾採用折繼祖之弟繼世的建議,築城n}嘰以北臨橫山,直逼夏州。繼世還曾向韓琦進攻守之計to余條,均為其稱服。孫覽築城蔑蘆,召折克行計議。克行為他籌劃,不僅城堡如期完成,還攻入津慶、龍橫川,殲敵3000餘人。後來河東路築八碧,以通哪延,折克行力主“以遠者為先”。經過爭論,最終還是採納了克行的主張。折可適既是一員勇將,又是一位良臣。崇寧年間,有人建議攻取靈武(今屬寧夏)。宋徽宗就此徵詢他的意見。他認為:“得之易,守之難,當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籬既固,然後可圖”(《宋史·折可適傳》),顯示了他從長計議的戰略家眼光。
在守邊禦敵的鬥爭中,折氏父子兄弟前仆後繼,表現出捨身許國的感人精神。折惟昌其弟惟信、族叔海超在抗擊西夏軍的戰鬥中為國捐軀,折御卿、折惟昌父子都是抱病出征,段于軍中。至道元年(995)子河漢之戰後,韓德威趁折御卿有病再度南侵。御卿強支病體迎敵,敵兵聞之而不敢進。折母派人召他回去,御卿對來人說:“世受國恩,邊寇未滅,御卿罪也。今臨敵棄士卒自便.不可,死於軍中乃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兩全!”(《宋史·折御卿傳》)說完淚如雨下。第二天病故于軍中,年僅38歲。他的次子惟昌後知州事。大中徉符七年(1014),河東路運糧赴麟州,他抱病領兵為援。僚佐勸他暫且休兵,他回答:“古人受命忘家,死於國事,分也”(《續資治通鑑》)"大中祥符七年”)。頂著風沙行軍,卒於道中,也僅37歲。
回顧折氏家族的歷史,確實是“功在朝廷,名在四夷,’(宋李之儀《折渭州文集序》,載《姑溪居士前集》卷三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