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帶黃毒蛾,Euproctis flava (Bremer,1861),為鱗翅目毒蛾科黃毒蛾屬的一種昆蟲。中國內許多地區有分布。為害月季、薔薇、鹽膚木、海棠、梅花、蘋果、石榴、山楂、山茶、金絲桃、柿和松柏等。幼蟲有群集取食葉片和吐絲結網的習性。造成缺刻或孔洞,發生嚴重時,葉片被食光,枝條嫩皮被啃,影響花木正常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帶黃毒蛾
- 別名:柿葉毒蛾、杉皮毒蛾、黃毒蛾。
- 拉丁學名:Euproctis flava (Bremer,1861)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毒蛾科
- 亞科:毒蛾亞科
- 屬:黃毒蛾屬
- 種:折帶黃毒蛾
- 分布區域:中國內許多地區有分布
形態特徵,原始文獻,棲息環境,分布範圍,資料來源,種類分布,分類學,生活習性,防治方法,誘殺成蟲,消滅卵塊,生物防治,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翅展 雄25--33 mm,雌35--42 mm。
形態 觸角乾淺黃色,櫛齒棕黃色;下唇須橙黃色;頭、胸和腹部淺橙黃色;足淺黃色,前足腿節和脛節淺橙黃色。前翅黃色;內線和外線淺黃色,從前緣外斜至中室後緣,折角後內斜,兩線間布棕褐色鱗,形成折帶;翅頂區有兩個棕褐色圓點,分別位於R4脈與R5脈,M1脈與M2脈間;緣毛淺黃色。後翅黃色,基部色淺,緣毛淺黃色。
雄性外生殖器 鉤形突基部寬,端半部裂開成叉狀;抱器瓣長,基部寬,端部窄 向背面彎曲 瓣端部和腹緣被細毛;囊形率不發達。
卵直徑0.5~0.6 mm;扁圓形,淡黃色。
幼蟲體長30~40 mm;頭黑褐色;體黃褐色;背線較細,橙黃色,在第一至三、第八、第十腹節中斷,在中、後胸和第九腹節較寬;氣門下線橙黃色;瘤暗黃褐色;第一、二和第八腹節背面有黑色大瘤;瘤上生黃褐色或淺黑褐色長毛;胸足褐色,有光澤;腹足淺黑褐色,有淺褐色長毛。
蛹長l5mm左右;黃褐色,背面被短毛,臀棘末端有鉤。
觀察標本 6♂♂5♀♀,北京、l964.Ⅵ.26、趙仲苓采;l7♂♂11♀♀,黑龍江伊春岱嶺、l968.Ⅷ.2、林蟲組采。
原始文獻
Brll. Acad. Sci. Petersb., 3: 479.
棲息環境
在華北地區,6月中下旬在落葉層下吐絲結繭化蛹;卵產於寄主植物葉反面,初齡幼蟲群棲在近地面嫩葉反面。寄主植物 櫻桃、梨、蘋果、桃、梅、李、海棠、柿、薔薇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俄羅斯。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卷 鱗翅目 毒蛾科:402-404
種類分布
發生規律 年生2代,以3-4齡幼蟲在樹洞或樹幹基部縫隙、雜草、落葉等雜物下結網群集越冬,翌春上樹為害芽葉。老熟幼蟲5月底結繭化蛹,蛹期約15天。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蟲出現,並交尾產卵,卵期14天左右。第l代幼蟲7月初孵化,為害到8月底老熟化蛹,蛹期約10天。第l代成蟲9月發生後交配產卵,9月下旬出現第2代幼蟲,為害到秋末,以3-4齡幼蟲越冬。幼蟲孵化後多群集葉背為害,並吐絲網群居枝上,老齡時多至樹幹基部、各種縫隙吐絲群集,多於早晨及黃昏取食。成蟲晝伏夜出,卵多產在葉背,每雌產卵600-700粒。該蟲寄生性天敵有寄生蠅等20多種。
分類學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植物也較廣泛,可以為害茶、蘋果、檳沙果、海棠、梨、山楂、櫻桃、桃、李、梅、柿、枇杷、石榴、栗、榛、薔薇等林果及藥用植物。
生活習性
華北地區1年發生2代,東北地區1年發生1代,湖南地區1年發生3代。以幼蟲在樹洞、落葉層中和粗皮縫中吐絲結薄繭越冬。翌年春季幼蟲為害,白天群棲於隱蔽處,傍晚分散取食。6月間化蛹,蛹期約為10天。6月下旬可見成蟲,成蟲日伏夜出,產卵多產在葉背面,卵粒排列整齊,每塊卵粒不等,卵塊上面有黃色絨毛,卵期約為10天。幼蟲共12齡。幼蟲體毛有毒,有人對此毛過敏反應,如刺癢或皮膚紅腫,類似對刺蛾反應。第二代幼蟲孵化不久,隨氣溫下降,於10月中下旬尋找越冬場所,以3~4齡幼蟲越冬。
防治方法
誘殺成蟲
用黑光燈和性信息素誘殺成蟲。
消滅卵塊
秋冬季節人工採集卵塊,即使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