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家坪鎮

折家坪鎮

1958年建折家坪公社,1984年改鎮。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12.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折家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清澗縣
  • 電話區號:0912
  • 面積:面積127.2平方公里 
  • 人口:人口1.7萬 
  • 車牌代碼:陝K
概況,沿革,政區概況,自然條件,經濟概況,社會發展,基礎設施,鎮區市政建設,

概況

折家坪鎮位於清澗縣西部。轄折家坪、清水灣、胡家溝、惠家岔、丁家溝、西賀家溝、西馬家溝、陳家坪、滴水崖、白家溝、庵上、白家峁、大陳家溝、小陳家溝、王化家溝、王家崖、白家坪、麻池溝、西袁家溝、小折家溝、馬家岔、賀老溝、大折家溝、白家岔、薛家東溝、西溝、景家河、大咀山、前張家岔、中張家岔、後張家岔、馮家溝、王家塌、楊家溝、井道咀、桃嶺山、寺合也、李家塔、代家坪3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折家坪村,距縣城12.5千米。西神鐵路、205省道過境。

沿革

1958年建折家坪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127.2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折家坪、西袁家溝、清水灣、白家坪、小折家溝、白家岔、西馬家溝、丁家溝、馬家岔、景家河、惠家岔、挑嶺山、王家崖、王化家溝、西賀家溝、馮家溝、滴水崖、前張家岔、中張家岔、後張家岔、大折家溝、王家塌、白家峁、井道咀、薛家東溝、賀老溝、陳家坪、大陳家溝、麻池溝、西溝、胡家溝、小陳家溝、大咀山、楊家溝、寺賀也、代家坪、李家咀、白家溝39行政村。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政府駐折家坪村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9°59′56″~110°55′14″,北緯37°07′35″~37°15′29″之間。地處清澗縣西北部。東、南與寬州鎮相連,西與延安市子長縣馬家砭鄉接壤,北同子洲縣何家集鄉為鄰。人民政府駐折家坪村,電話區號0912,郵政編碼718313。距清澗縣城15千米。
政區沿革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鎮境置綏德縣府。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境內築寧川堡。明清間設清澗縣綏平一里,轄九甲51村。
1934年,民國政府設折家坪聯保,轄8保。同時置清澗縣蘇維埃政府西城區,轄5鄉。
1940年3月,建清澗縣折家坪區人民政府,轄折家坪、郝家坪、丁家溝、白家岔、張家岔5鄉。
1958年建折家坪人民公社,轄清水灣、胡家溝、惠家岔、丁家溝、西賀家溝、西馬家溝、景家河、大咀山、滴水崖、陳家坪、白家溝、菴上、白家峁、大陳家溝、小陳家溝、白家坪、麻池溝、折家坪、西袁家溝、小折家溝、王化家溝、王家崖則、馬家岔、賀老溝、大折家溝、白家岔、東溝、西溝、前張家岔村、中張家岔村、後張家岔村、馮家溝、王家塔、桃嶺山、井道咀、楊家溝、代家坪、李家咀、寺合墕等39個生產大隊。
1984年改鎮。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清水灣、胡家溝、惠家岔、丁家溝、西賀家溝、西馬家溝、景家河、大咀山、滴水崖、陳家坪、白家溝、菴上、白家峁、大陳家溝、小陳家溝、白家坪、麻池溝、折家坪、西袁家溝、小折家溝、王化家溝、王家崖則、馬家岔、賀老溝、大折家溝、白家岔、東溝、西溝、前張家岔村、中張家岔村、後張家岔村、馮家溝、王家塔、桃嶺山、井道咀、楊家溝、代家坪、李家咀、寺合墕等39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8311人,其中城鎮人口497人,城鎮化率2.7%。另有流動人口6543人。總人口中男性9655人,占52.7%;女性8656人,占47.3%;14歲以下2711人,占14.8%,14-64歲13588人,占74.2%,65歲以上2012人,占11%。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7.1‰,自然增長率3.5‰。
轄區總面積146.3平方千米。東西最大距離2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0.6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25人。

自然條件

地理地貌境內屬黃土丘陵溝壑第一副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為馮家溝後山,海拔1207米,最低點西賀家溝海拔1048米。
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適度,日照充足,雨量稀少。
年均日照為2734.9小時,最高達3001.9小時,最低為2362.7小時。年均太陽輻射量為142.2千卡/平方厘米,最高為152.7千卡/平方厘米,最低為129.5/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氣溫9.5℃左右,極端高溫38.C,最低氣溫—22.7C。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無霜期150天。
水文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三級河流秀延河過境,境內流程11.2千米。四級河流寧寨河,境內流程8千米,於折家坪村東南注入秀延河。
礦藏及其它自然資源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主要有天然氣、石油 、岩鹽,尚在勘測試采階段,儲量未確。
青砂岩,儲量大,已形成初步產業規模。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冰雹、風災、霜凍等。旱災頻發,平均二年一遇。1978年7月27日,寧寨子河和勝天溝流域6小時內降水277.5毫米,造成特大洪澇災害,沖毀淤地壩304座,水庫一座,西寶公路大橋3座,廣播電話線路70公里,淹沒農田1.1萬畝,房屋窯洞208間(孔),造成11人死亡。

經濟概況

農業總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2.5畝。可利用草地8000畝,林地5.5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68%。
糧食作物以玉米、穀類、薯類為主。2011年,播種面積4.4萬畝, 總產7816萬噸;蔬菜主要有白菜、蘿蔔、西紅柿、辣椒、黃瓜等。2011年,栽培面積320畝,總產7818噸,畜牧業以豬、羊、家禽飼養為主。2011年,總產值216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4.8%。
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5.1萬畝,其中經濟林木有紅棗、蘋果、杏,桃,蠶桑等,3.4萬畝(大部林糧套種)。2011年,棗果產量7476噸。
工業2011年末,有紅棗、石材加工和洗煤等企業5家,職工389人。生產總值9126萬元,實現增加值9043萬元,比上年增長17%。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
商易共有商業網點323個,從業人員598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758萬元。農產品交易額237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末,境內信合分支機構1個,存款餘額3376萬元,比上年增長12%;貸款餘額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

社會發展

文化2011年末,有鎮(村)文化站(室)36處,文化專業戶1戶,圖書室23個,藏書105餘萬冊。
教育有中心國小1所,在校學生227人,專任教師2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
科技2011年末,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有技術人員8人,農民技術員126人。省級旱作農業科研試驗示範點基地1個。
醫療衛生有鎮衛生院1所,農村衛生室35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197.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92.7﹪。
體育有體育運動場、休閒廣場10個,體育活動室4個,配置部分器材。
廣播電視全鎮有“廣播電視村村通”用戶1335餘戶,其它無線接收器用戶2419戶;有線電視用戶326戶;廣播電視入戶率83﹪,.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46戶92人,支出13.6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981戶2747人,支出209.22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761.63元,比上年增長5﹪;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01人次,共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7﹪。優撫對象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8萬元,比上年增長7﹪。敬老院1戶,床位30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戶人員2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984人,參保率87%。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60元。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包西鐵路過境,境內長10千米,設清澗縣站1個。205省道過境,境內長15千米 。鎮內公路總通車裡程75.7千米,實現公路村村通。
郵政通信有郵政、電信分支機構4個。報刊累計發行2.1萬份,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6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80戶;行動電話用戶12037戶,網際網路用戶141戶。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清澗縣城公交1號線直通折家坪清澗縣火車站。
園林綠化鎮駐地有各類花壇60餘個,街道和幹線公路栽植行道樹30餘千米,綠化面積2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00餘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