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smic bracing 在工程結構中用以承擔水平地震作用並加強結構整體穩定性的支撐系統。分為豎向支撐和水平支撐。 ...
建築機電抗震,指的是管道、風道、電纜橋架等機電設施的設計抗震,在標準頒布之前,國內對於機電設施的保護,沿用的都是承重支撐系統,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基本上是沒有...
支撐材料常用於工程建築中,例如弱剪型中心支撐鋼框架中支撐構件作為抗震的第一道防線,起著“保險絲” 的作用,在較強烈地震作用下首先進入塑性狀態以消耗地震能,並...
抗震設計是在重視"計算設計"的同時,要著重從結構的整體出發,在抗震設計中具有主導作用,在結構抗震設計過程中在結構的剛度、強度、延度和軸壓比方面加強結構的概念...
住房城鄉建設部於2015年發布國家標準《建築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範》公告:批准《建築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範》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0981-2014,自2015年8月1日期實施。...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本規範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規範條例,主要依據現行相關標準,總結近年來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使用和維護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參照已開發國家通行...
抗震建築,是指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必須進行抗震設計建築。從全球的重大地震災害調查中可以發現,95%以上的人命傷亡都是因為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所引致的。...
建築抗震,是指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必須進行抗震設計建築。...... 建築抗震,是指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多層鉛芯和鋼芯做成建築物的支撐坐墊等...
本書依據最新的標準規範進行編寫,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建築抗震中的計算公式,同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套用相結合,更加具有真實性和實用性。全書共分為8章,內容主要包括...
柱間支撐column bracing是為保證建築結構整體穩定、提高側向剛度和傳遞縱向水平力而在相鄰兩柱之間設定的連繫桿件。...
抗震裝置(STU)是一種油缸形式的抗震裝置。...... 有一種油缸形式的抗震裝置,用於橋樑和其它大型建築物抵抗...的同時將橋樑板和縱向滑動支撐橋墩鎖定成一個整體,所有...
抗震是房屋建築是當前土木工程面臨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課題之一。抗震房屋的地基一般打在堅固岩石深處,可以隨震動一起移動。2樓到5樓之間,用20組四角柱來支撐...
世界上都有哪些抗震建築呢?哪些建築最抗震呢?下面隨小編為你介紹世界十大最抗震建築排行榜。 1、英國:抗震房屋裂紋自動癒合 英國科學家目前正在希臘的一處山坡上...
抗震伸縮縫是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伸縮縫,利用支撐和轉軸運動原理,有效的解決橋樑伸縮縫在受到衝擊時的變形。...
防屈曲支撐是一種新型的支撐形式,在構造上通常由核心鋼芯、外圍約束套管和兩者之間的無黏結隔離材料三部分組成。...
《抗震結構設計》是201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抗震結構設計》是201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8.4.4 柱間支撐的抗震驗算8.4.5 廠房縱向抗震...
《建築抗震設計》是2005年11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繼武。本書主要介紹了建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動力反應新的計算方法,以及建築結構抗震計算原理。...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理解與套用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的書...... 8.6 鋼框架一支撐結構抗震構造措施8.7 多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新體系、新節點探討8.8 抗震設計實例...
支撐住宅是指由山東省濟南市住宅產業發展中心研製開發,是一種大空間、無戶型的房子,住戶可根據需要隨意分割室內空間。這種住宅採用結構支撐體和分隔體完全分離的方法...
《11G329-3建築物抗震構造詳圖》的作者是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2011年出版...... 《11G329-3建築物抗震構造詳圖》的作者...柱間支撐、鋼筋混凝土柱、抗風柱等)...
黃世敏,研究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抗震研究所所長1968年出生,1990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工程力學系,199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其間曾獲...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是2000年2月1日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興華、韓淼。本書詳細講解了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的相關知識。...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是2010年8月1日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柱間支撐(柱距7.5m)(11G336-2)》的主要內容有總說明,柱問支撐參數及布置示意圖,節點詳圖,支撐選用表、大樣圖和支撐材料表。圖集按照上柱...
承重牆指支撐著上部樓層重量的牆體,在工程圖上為黑色牆體,打掉會破壞整個建築結構;非承重牆是指不支撐著上部樓層重量的牆體,只起到把一個房間和另一個房間隔開的...
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