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原著第二版)

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原著第二版)

《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原著第二版)》是2017年3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史蒂芬·奈德爾(Stephen Neidle)。

基本介紹

  • 書名: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原著第二版)
  • 作者:[英]史蒂芬·奈德爾(Stephen Neidle)
  • ISBN:9787122283993
  • 頁數:571頁
  • 定價:188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抗癌藥物設計與發現為主線,從基本原理、方法學、臨床研究中的藥物、新化合物和臨床抗癌藥物套用現狀等幾個部分系統地闡述了當代悼體戒癌症治療藥物發現的綜合靶標、技術與模型、快速循證醫學原則與臨床試驗設計的審批,代表性地描述了方法學中所涉及的具體實例和發現的新藥,前瞻性地指出在臨床上抗癌藥物套用過程中論是常規化療藥物還是目前研究較多的分子靶向藥物均存在產生耐藥性的問題。本書不僅在思路上給讀者以啟發,而且在基本原理、成藥性靶點方面進行了詳盡地闡述,尤其在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與藥代動力學最佳化的才套宙堡思路與新技術方法方面給讀者以指導,力求使讀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目前抗癌新藥從設計、發現到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評價所涉及的新理論、新靶點、新技術和研究中的新藥。
本書適合於藥學專業和有機化學專業、生物制嚷驗才藥專業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情報人員,癌症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人員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基本原理與方法學 001
第1章 現代抗癌藥物發現:整合靶標、技術和治療手段的個性化藥物 003
1.1 引言:變化的時代 003
1.2 成功和局限 003
1.2.1 細胞毒性藥物 003
1.2.2 新型分子抗癌藥物 004
1.3 分子靶向治療面臨的挑戰 009
1.4 面對腫瘤藥物發現和發展的挑戰 011
1.5 綜合的小分子藥物發現和發展 014
1.6 新的分子靶點:可以成藥的癌症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 015
1.7 從藥物靶點到候選藥物開發 020
1.7.1 藥物發現方法總述 020
1.7.2 命中化合物和先導化合物的產生 022
1.7.3 先導化合物性質分析和多參數最佳化 025
1.8 分子靶向癌症治療的案例分析 028
1.8.1 伊馬替尼和達沙替尼 028
1.8.2 索拉非尼 028
1.8.3 維羅非尼 028
1.8.4 HSP90抑制劑17-AAG和NVP-AUY922 029
1.8.5 ABT-737和Navitoclax 029
1.9 生物標誌、藥理學逐位追蹤和臨床研請烏凝影發 031
1.10 結論和展望:朝著個性化的分子抗癌藥物發展 033
1.11 信息公開 036
參考文獻 036
第2章 藥物基因組學和個體化用藥在癌症治療中的套用 049
2.1 簡介 049
2.2 人體對藥物反應多樣性的分子基因組學基礎 049
2.2.1 種系多態性 049
2.2.2 體細胞突變 051
2.3 遺傳藥理學發現、確認和套用的方法學研究 051
2.3.1 候選基因相關研究 051
2.3.2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s)和深度測序 052
2.3.3 遺傳藥理學檢測的臨床套用 052
2.3.4 伴隨式診斷的發展 053
2.4 治療回響中重要的臨床遺傳藥理學標誌 054
2.4.1 治療回響中臨床上重要的種系標誌 054
2.4.2 臨床上治療回響重要的體細胞標誌物 060
2.5 結論 068
參考文獻 068
第3章 天然產物化學和抗腫瘤藥物發現 083
3.1 引言 083
3.2 抗腫瘤天然產物及其藥物 084
3.2.1 依西美坦 084
3.2.2 氟射舉維司群 085
3.2.3 黃酮類化合物 086
3.2.4 貝沙羅汀 087
3.2.5 埃博黴素 088
3.2.6 美登素 090
3.2.7 格爾德黴素 091
3.2.8 UCN-01 092
3.2.9 喜樹鹼 092
3.2.10 靈菌紅素 094
3.2.11 氮雜胞苷 095
3.2.12 FK-228 096
3.2.13 Hemiasterlin 099
3.2.14 軟海綿素精頁鞏 100
3.2.15 曲貝替定 101
3.3 展望 102
參考文獻 103
第4章 結構生物學和抗腫瘤藥物設計 110
4.1 引言 110
4.2 結構生物學方法 111
4.2.1 蛋白質表達和純化 111
4.2.2 結晶和數據採集 112
4.2.3 結構測定 113
4.2.4 小角X射線散射 113
4.2.5 核磁共振 114
4.3 結構生物學和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 114
4.4 運用X射線晶體學進行片段篩選 116
4.5 案例—蛋白激市凳鞏酶B抑制劑:從苗頭片段到臨床候選藥物 117
4.5.1 引言 117
4.5.2 生物學及其原理 117
4.5.3 苗頭化合物的確證 118
4.5.4 實例1:化合物1到臨床候選藥AT13148的最佳化 119
4.5.5 實例2:化合物2到候選化合物AZD5363的最佳化 122
4.6 結論 125
參考文獻 125
第二篇 實驗室與臨床上用的藥物 129
第5章 替莫唑胺:從細胞毒素到分子靶向藥物 131
5.1 引言 131
5.2 咪唑四嗪和米托唑胺 132
5.3 從米托唑胺到替莫唑胺 134
5.4 替莫唑胺的化學合成 136
5.5 替莫唑胺早期臨床試驗 137
5.6 替莫唑胺的作用模式 138
5.6.1 化學激活 138
5.6.2 替莫唑胺與DNA的相互作用及修復過程 140
5.7 MGMT基因表觀遺傳學的沉默 142
5.8 新型替莫唑胺類似物 142
5.9 總結:替莫唑胺,靶點,分子靶點,確證的靶點 144
參考文獻 145
第6章 替莫唑胺:發明專利及風險 148
6.1 引言 148
6.2 美國專利5260291(1993)的歷史 149
6.3 癌症研究科技有限公司等(原告)vs 巴爾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等(被告) 151
6.4 裁決 154
6.5 抗訴 155
6.6 結論 156
6.7 致謝 156
參考文獻 157
第7章 新一代治療癌症的細胞靶向藥物 158
7.1 引言 158
7.2 vintafolide(MK-8109或EC145):新型的靶向葉酸的長春花生物鹼 160
7.3 F14512:精胺偶聯的表鬼臼毒素 164
7.4 總結 167
參考文獻 168
第8章 DNA修復作為治療靶點 172
8.1 簡介 172
8.1.1 靶向DNA的癌症治療 172
8.1.2 DNA修復對腫瘤的作用 173
8.1.3 抑制DNA修復治療腫瘤 173
8.2 O 6-烷基鳥嘌呤DNA烷基轉移酶 173
8.2.1 DNA烷化劑的研究進展和作用機制 173
8.2.2 O6-烷基鳥嘌呤DNA烷基轉移酶在DNA修復和烷化劑耐藥中的作用 174
8.2.3 AGT抑制劑的研究進展:臨床前數據 175
8.2.4 AGT抑制劑的臨床試驗 176
2.3.4 伴隨式診斷的發展 053
2.4 治療回響中重要的臨床遺傳藥理學標誌 054
2.4.1 治療回響中臨床上重要的種系標誌 054
2.4.2 臨床上治療回響重要的體細胞標誌物 060
2.5 結論 068
參考文獻 068
第3章 天然產物化學和抗腫瘤藥物發現 083
3.1 引言 083
3.2 抗腫瘤天然產物及其藥物 084
3.2.1 依西美坦 084
3.2.2 氟維司群 085
3.2.3 黃酮類化合物 086
3.2.4 貝沙羅汀 087
3.2.5 埃博黴素 088
3.2.6 美登素 090
3.2.7 格爾德黴素 091
3.2.8 UCN-01 092
3.2.9 喜樹鹼 092
3.2.10 靈菌紅素 094
3.2.11 氮雜胞苷 095
3.2.12 FK-228 096
3.2.13 Hemiasterlin 099
3.2.14 軟海綿素 100
3.2.15 曲貝替定 101
3.3 展望 102
參考文獻 103
第4章 結構生物學和抗腫瘤藥物設計 110
4.1 引言 110
4.2 結構生物學方法 111
4.2.1 蛋白質表達和純化 111
4.2.2 結晶和數據採集 112
4.2.3 結構測定 113
4.2.4 小角X射線散射 113
4.2.5 核磁共振 114
4.3 結構生物學和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 114
4.4 運用X射線晶體學進行片段篩選 116
4.5 案例—蛋白激酶B抑制劑:從苗頭片段到臨床候選藥物 117
4.5.1 引言 117
4.5.2 生物學及其原理 117
4.5.3 苗頭化合物的確證 118
4.5.4 實例1:化合物1到臨床候選藥AT13148的最佳化 119
4.5.5 實例2:化合物2到候選化合物AZD5363的最佳化 122
4.6 結論 125
參考文獻 125
第二篇 實驗室與臨床上用的藥物 129
第5章 替莫唑胺:從細胞毒素到分子靶向藥物 131
5.1 引言 131
5.2 咪唑四嗪和米托唑胺 132
5.3 從米托唑胺到替莫唑胺 134
5.4 替莫唑胺的化學合成 136
5.5 替莫唑胺早期臨床試驗 137
5.6 替莫唑胺的作用模式 138
5.6.1 化學激活 138
5.6.2 替莫唑胺與DNA的相互作用及修復過程 140
5.7 MGMT基因表觀遺傳學的沉默 142
5.8 新型替莫唑胺類似物 142
5.9 總結:替莫唑胺,靶點,分子靶點,確證的靶點 144
參考文獻 145
第6章 替莫唑胺:發明專利及風險 148
6.1 引言 148
6.2 美國專利5260291(1993)的歷史 149
6.3 癌症研究科技有限公司等(原告)vs 巴爾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等(被告) 151
6.4 裁決 154
6.5 抗訴 155
6.6 結論 156
6.7 致謝 156
參考文獻 157
第7章 新一代治療癌症的細胞靶向藥物 158
7.1 引言 158
7.2 vintafolide(MK-8109或EC145):新型的靶向葉酸的長春花生物鹼 160
7.3 F14512:精胺偶聯的表鬼臼毒素 164
7.4 總結 167
參考文獻 168
第8章 DNA修復作為治療靶點 172
8.1 簡介 172
8.1.1 靶向DNA的癌症治療 172
8.1.2 DNA修復對腫瘤的作用 173
8.1.3 抑制DNA修復治療腫瘤 173
8.2 O 6-烷基鳥嘌呤DNA烷基轉移酶 173
8.2.1 DNA烷化劑的研究進展和作用機制 173
8.2.2 O6-烷基鳥嘌呤DNA烷基轉移酶在DNA修復和烷化劑耐藥中的作用 174
8.2.3 AGT抑制劑的研究進展:臨床前數據 175
8.2.4 AGT抑制劑的臨床試驗 17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