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胰腺腺泡抗體(PAB)對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一定的價值。 抗胰腺腺泡抗體臨床上常用間接免疫螢光法測定。
基本介紹
- 名稱:抗胰腺腺泡抗體(PAB)
- 所屬分類:免疫學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間接免疫螢光法:陰性。(註:具體參考值請根據各實驗室而定。)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呈陽性 1、高滴度的抗胰腺腺泡抗體主要見於克羅恩病,發生率為39%,抗體主要為IgG和IgA。胰腺炎患者可出現抗胰腺腺泡抗體,但是滴度較低。 2、抗胰腺腺泡抗體陽性的克羅恩病患者較該抗體陰性的患者易發生胰腺外分泌功能損害。 3、此抗體與抗中性粒細胞抗體同時測定時,克羅恩病診斷準確性可從39%提高到43%。
需要檢查人群:克羅恩病患者、胰腺炎患者
注意事項
異常人群:一般無特殊人群
檢查前禁忌:檢驗前請告知醫生近期用藥情況及特殊生理改變。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後,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檢查時要求:抽血時應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檢查過程
間接免疫螢光法實驗原理將螢光素標記在相應的抗體上,直接與相應抗原反應。 第一步,用未知未標記的抗體(待檢標本)加到已知抗原標本上,在濕盒中37℃保溫30min,使抗原抗體充分結合,然後洗滌,除去未結合的抗體。 第二步,加上螢光標記的抗球蛋白抗體或抗IgG、IgM抗體。如果第一步發生了抗原抗體反應,標記的抗球蛋白抗體就會和已結合抗原的抗體進一步結合,從而可鑑定未知抗體。
相關疾病
抗體,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克羅恩病
相關症狀
腹脹,腹痛,噁心與嘔吐,腹瀉,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