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紀念日

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鬥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志願軍首批作戰部隊1950年10月19日入朝。志願軍赴朝後的首戰,是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於1950年10月25日在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由溫井向北鎮進犯的李承晚軍步兵第6師第2團前衛加強第3營進行的一次遭遇戰。此戰經約1小時,全殲敵軍一個營及一個炮兵中隊,共斃傷俘敵470多人,俘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16枝、火炮12門、汽車38輛、戰馬3匹、報話機2部。戰後毛澤東致電:“慶祝你們初戰勝利。”此戰役之後,我第118師、120師乘勝進攻溫井之敵,並於26日凌晨占領溫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美援朝紀念日
  • 節日時間:1950年10月25日
  • 流行地區:中國(朝鮮)
  • 節日起源:紀念抗美援朝
  • 設立機構:中國共產黨黨中央
  • 設定時間:1951年
背景,過程,威脅中國安全,抗美援朝意義,

背景

1945年2月,根據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共同託管;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解放,美國和蘇聯隨即改變計畫,商定以北緯38°為在朝鮮半島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三八線)同時,蘇聯、美國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南半部,朝鮮半島從此處於分裂狀態。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朝鮮半島南部於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朝鮮半島北部於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為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抗美援朝紀念日
1948年10月,蘇聯把朝鮮半島北半部的行政權移交給朝鮮政府,同年12月25日,蘇軍全部撤離朝鮮。

過程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韓戰爆發。韓國軍隊在朝鮮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韓國向美國等盟國求救。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幫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的進攻。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成員國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
這時的朝鮮人民軍正處於節節勝利,先後發動了漢城戰役、鐵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占領了韓國90%的地區和92%的人口,把韓、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狹小地區。8月31日,又發動了釜山戰役,先遣部隊達到了北緯35度線上,但是此後戰局處於膠著狀態。

威脅中國安全

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台灣及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7月6日,周恩來再次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安理會6月27日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為非法,中國人民堅決反對。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並在14日發出《關於舉行‘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周”的通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波及全國,形成第一個高潮。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於7月13日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後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於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
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入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簡稱“三八線”),19日占領平壤,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抗美援朝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併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
在抗美援朝期間,在中國國內開展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大批青年踴躍參加志願軍,全國人民掀起了增產節約運動和捐獻運動,這不僅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各項社會改革運動的進行。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澤東主席所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