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種類
抗生素魚
抗生素魚,是在養殖過程中使用了孔雀石綠、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呋喃唑酮等化學藥品的魚。魚肉中可能殘留的藥物有三類:
一是硝基呋喃類藥物,在國際國內均為禁用漁藥,人體長期大量攝食含硝基呋喃類藥物的食品存在致癌可能,此類抗生素如呋喃唑酮等。
二是孔雀石綠,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它既可以殺菌,又可以作為染料使用,易溶於水,養殖戶常用它來預防魚類的水霉病、鰓霉病、小瓜蟲病等。為了讓鱗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都有可能使用到孔雀石綠。科研結果表明,孔雀石綠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鑒於此,許多國家均將孔雀石綠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物。
三是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等沙星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類藥等。
添加原因
水產養殖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育苗、養殖和加工。養殖戶認為,在育苗和養殖這兩個步驟中,由於病害和養殖密度過大造成的水體問題,抗生素的添加是“必須的”。“只要有部分魚生病,就要加藥,要不染病多,一死一大片,肯定血本無歸。”行業內的一般做法是將餌料和抗生素拌在一起加入水中,如果病害嚴重就改用直接投入抗生素的方式。
產生危害
加重耐藥
抗生素魚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刁其玉指出,濫用抗生素不僅易使病原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有時還會影響到下一代,導致“耐藥寶寶”的出現。病原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增加,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抗生素越用越多,可選擇的餘地卻越來越小。人們經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食品,耐藥性會不知不覺增強,一旦患病時再使用這些抗生素則無濟於事。更嚴重的情況是,最近出現的一些“超級細菌”也與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密切相關。
江西農業大學藥理學副教授王小鶯認為,長期大量食用有抗食品勢必會造成抗生素微量蓄積,其危害不可忽視。特別是人畜共用抗生素,會加速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最終導致人類無抗生素可用。比如,環丙沙星是人畜共用抗生素,環丙沙星大量套用在預防肉雞和魚類的呼吸道疾病,易造成食物中藥物殘留嚴重,國內外有報導稱人對環丙沙星藥物已不敏感,這很可能與長期食用含有環丙沙星殘留的食品有關。
還有研究表明,新生兒耐藥現象可能與準媽媽在孕期、孕前濫用抗生素有關,也可能和她們長期食用有抗食品有密切關係。很多孕婦每天都要吃雞蛋、魚肉,喝雞湯、豬蹄湯和牛奶,但這些食補原料的安全性卻越來越令人擔憂。
威脅健康
相比醫用抗生素藥品而言,動物產品殘留抗生素的量一般不高,對機體的直接毒性也很小,但長期食用後,可在體內蓄積,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抗生素會在動物組織及魚、蛋、奶等產品中殘留,人食用後將對健康構成威脅。雖然大多數抗生素不會產生急性發病症狀,但如果長期食用就會導致慢性中毒、過敏反應等。藥物中的某些化學物質還可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對人類造成潛在危害。當人們長期食用含抗生素殘留的動物產品後,這些殘留抗生素會在人體內蓄積,最終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例如,如果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大量殘留在人體內,兒童會出現耳聾,成人則會影響腎臟;四環素濫用會對成人造成肝臟損害,對兒童影響牙齒和骨骼發育;而氯黴素的濫用極易損害人類骨髓的造血功能,並由此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等等。
危害環境
動物食入的抗生素隨糞、尿排出,或生產抗生素的廢水流入環境中,都使抗生素在環境中的殘留逐年增多。在自然界,抗生素耐藥基因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土壤、食物、飲水、糞便等在微生物、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相互傳遞。特別是近些年來,環境中抗生素耐藥菌的種類發生了很大變化,抗性水平也越來越高,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且發展速度驚人。每當新型抗生素投入臨床使用不久,細菌即可對它產生耐藥性,而且往往存在交叉耐藥和多重耐藥現象,具有潛在的環境和健康風險,對今後的影響難以預測。
國家標準
2002年,中國農業部門就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清單》。
2014年9月,國家衛計委公布了《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徵求意見稿),將孔雀石綠作為“染料類”的非食用物質列入其中。
銷售渠道
孔雀石綠
雖然被明令禁止添加,但孔雀石綠作為一種化學試劑,在網路上幾乎遍地可見,不到10元錢就能買到一大瓶。而在這些商家的網頁上,仍在公然宣傳其可用於水產品養殖。
例如一家化工企業的網站宣傳到,孔雀石綠可用作治理魚類或魚卵的寄生蟲、真菌或細菌感染,常用作處理受寄生蟲影響的淡水水產,用作抑菌劑或殺阿米巴原蟲劑;對脂鯉和鯰魚等海產動物來說,有高度毒性、高殘留等副作用,故使用時,通常只下一半分量。至於一半分量是多少,多家店主答覆不一,有的表示,“可以用,但量要少,一點點就可以”;有的則表示,“大概幾十克吧”。
查處事件
全國各地對孔雀石綠的檢測可謂加大力度:上海食藥監2013年僅在水產品一類食品上就監測了1645件產品、10391項次;上規模的批發市場配有檢驗室,對於重點產品的孔雀石綠儘量批批檢。但儘管這樣,問題仍屢禁不止。
2014年第三季度,上海食藥監對上海的水產及水產製品抽檢169批次發現,13批次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養殖和運輸過程違規使用漁藥,導致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孔雀石綠等指標不合格,涉及世紀聯華、樂購等眾多大型超市。上海食藥監部門已依法對不合格食品採取下架、召回措施,並對生產經營不合格食品的企業進行立案查處。
儘管嚴肅查處,違規的企業似乎屢禁不止。記者查詢2014年上海已公布的三個季度水產品不合格名單發現,一些公司幾乎期期“榜上有名”。例如上海鯊凌貿易有限公司就一次也沒落下——第一季度供給世紀聯華寶山店的海鱸魚硝基呋喃代謝物不合格;第二季度供給世紀聯華長寧店的鯽魚呋喃唑酮代謝物不合格,昂刺魚孔雀石綠不合格;第三季度供給世紀聯華中環路店的黑魚孔雀石綠不合格。不過,雖然多次被查出有問題,該公司確依然能與大型超市繼續“捆綁”供貨。
監控措施
抗生素魚查處
想讓超市完全擔負檢測難以實現,關鍵還在於源頭控制,一方面雖然出來了替代品,但價格卻比孔雀石綠高出不少,且效果也很難如意;另一方面魚類養殖沒有形成有效的追溯,即使查到了下游的貿易企業,也很容易卡在某個環節,查不到來源,難以“正本清源”。事實上,各地都在探索實現水產品從養殖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上海儀電智慧型電子有限公司和上海一家水產品企業凡農合作,在凡農自產的所有淡水魚及其製品上,加附一張輕薄的追溯卡,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就能獲得水產品從養殖、加工到銷售的具體信息,尤其是養殖環節,可以具體到產自哪個魚塘、魚塘的深度、投放養殖的密度、餵養的飼料等。
這些二維碼標籤的成本可以控制在一毛錢以內,有時候一箱魚只需貼一個標籤,對於商家來說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想要覆蓋的難點在於,水產品養殖和加工企業自己沒有動力去做。做了對消費者是實質性的利好,對企業實際上是一種監控。
上海目前(2015年)也已在制定地方法規,強力推進水產品追溯體系的建立,為消費者的舌尖安全提供基礎資料庫。建議一方面應利用行政手段,強制推廣建立統一的水產品追溯體系;另外還應推進快速檢測系統,鼓勵大型超市、水產市場真正發揮快檢的作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水產,將“抗生素魚”一網打盡。
辨別方法
使用過孔雀石綠的魚,魚鰓和魚鰭變綠
1、作為魚的“終結者”,消費者也得掌握一定的知識,讓自己吃得更健康。提醒市民,最好到正規的大型市場購買魚類食品,要從感官上多加辨別,挑選鮮活的魚,千萬不能吃死的、看著不新鮮的、變了質的魚。
2、要辨別魚體內是否有孔雀石綠,一是看魚鱗的創傷是否著色,受創傷的魚經過濃度大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後,表面會發綠,嚴重的還長有青草綠色;
二是看魚鰭,正常情況下魚鰭應該是白色的,而經孔雀石綠溶液浸泡過的魚鰭也容易著色。
另外,若是發現通體色澤發亮的魚也該警惕。對於不易識別的魚,在吃前要儘量浸泡,這樣即使魚經過了孔雀石綠溶液的浸泡,也可以稀釋,減輕對人體的毒害。
3、儘量吃野生的魚類和海魚,而且不要長時間吃一種魚類,飲食結構要合理。
4、購買活魚回家後可以用清水養上一兩天;如果是已經殺死時魚也要儘量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左右,也可以使用洗滌液來去除毒素。魚千萬不要長時間存放,吃的時候魚鰓部分一定要洗淨、去掉。做法上,儘量煮透、蒸透,不要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