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棉花黃萎病的人工合成抗真菌肽的結構與功能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學德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棉花黃萎病是大麗輪枝菌(真菌)從根系侵入棉花體內引起的病害,在我國危害嚴重,損失巨大,農藥防治效果不佳,又缺乏抗病種質,使棉花雜交育種和轉基因育種均面臨很難找到現成抗性基因的問題。本項目通過改造天然抗真菌肽(簡稱天然肽)的結構,克服天然肽的缺陷,獲得人工合成抗真菌肽(簡稱人工肽),並利用現有的3套(天然肽與人工肽)轉基因棉花株系,比較天然肽與人工肽在棉花細胞,特別是根細胞中的表達特點和差異,研究人工肽抑菌所需的結構,以及對棉花黃萎病菌的抑菌功能,為人工設計和合成抗病基因提供理論依據和關鍵技術。
結題摘要
陸地棉易發黃萎病。棉花黃萎病是大麗輪枝菌(真菌)從根系侵入棉花體內引起的病害,在我國危害嚴重,損失巨大,農藥防治效果不佳,又缺乏抗病種質,使棉花雜交育種和轉基因育種均面臨很難找到現成抗性基因的問題。為此,本項目通過改造天然抗真菌肽(簡稱天然肽)的結構,克服天然肽的缺陷,獲得人工合成抗真菌肽(簡稱人工肽),比較天然肽與人工肽在植物細胞,特別是根細胞中的表達特點和差異,研究人工肽抑菌所需的結構,以及對棉花黃萎病菌的抑菌功能,為人工設計和合成抗病基因提供理論依據和關鍵技術。 研究獲得了6方面的結果:(1)在抗菌肽資料庫中,找出潛在抗黃萎病菌的“天然肽”600種,對其進行分析、預測和選擇,根據抗菌肽修飾的原理,在保留抗菌核心區基礎上,對其進行設計、加工和改造,經人工合成後獲得了新型“人工肽”20種。(2)用“人工肽”對長江和黃河流域兩大棉區的15種黃萎病菌進行抑菌試驗,50%以上的“人工肽”的抑菌效果比“自然肽”更佳;並選出最佳“人工肽”4種(BTD-S、CM-S、D4E1-S和D51-S),它們不但抑菌力強和持久,而且對動物細胞(綿羊血紅細胞)無毒性。(3)用農桿菌介導法將“人工肽”基因轉化擬南芥和棉花,研究基因在植物細胞中的表達,以及對病菌的抗性,證實轉“人工肽”基因的植株不但對黃萎病的抗性有顯著提高,而且不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與發育。(4)“人工肽”基因的導入,可誘導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的提高和活性氧(H2O2,O2-)的降低,以及衰老相關基因(NAP基因家族)表達的改變,從而使植株表現為抗衰老。(5)將GFP基因導入到黃萎病菌中,用該病菌(含GFP基因)接於棉花根系,可在螢光顯微鏡下觀察病菌侵入棉花的過程,為轉基因植株的抗性檢測提供了更為直觀的技術。(6)為了在培養基上篩選出含“人工肽”基因的植物細胞,根據“黃萎病菌分泌的毒素(toxin)損害植物細胞,使植株萎蔫乃至死亡”的病理學原理,我們提取黃萎病菌的毒素,添加在培養基中,用“毒素”篩選抗病細胞(轉化細胞),由此建立了一套黃萎病菌“毒素篩選法”培育轉基因植株的技術。上述6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棉花乃至植物的抗病育種開創了一條新途徑。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發表學術論文11篇,出版一本專著,其中SCI論文9篇,具較高影響因子(6.312-3.353)的論文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