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是抗戰重要事件中的全民族抗戰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
- 發生時間:1937年2月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是抗戰重要事件中的全民族抗戰事件。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是抗戰重要事件中的全民族抗戰事件。1事件經過1935年華北事變時,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
、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除了漢奸、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誌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
從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為了謀求國共第二次合作和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從1937年2月到9月,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同國民黨代表蔣介石等先後舉行了五次談判。到8月18日,國共雙方就陝甘寧邊區人事、紅軍改編和設立總指揮部以及在若干城市設辦事處、出版《新華日報》等問題,達成協定。8月22日,南京國民...
全面抗戰爆發前的形勢 全面抗戰 戰略防禦階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
八一三事變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四、中國抗戰的戰略方針 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路線與戰略方針 毛澤東發表兩篇軍事論著 中國國民黨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 第二章 敵後戰場的開闢與正面戰場的抗擊 一、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與平型關大捷 紅軍主力改編為第八路軍 平型關大捷 二、敵後戰場的開闢 華北敵後戰場的開闢 華北...
經過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8月2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西北的中國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又稱十八集團軍),下轄115、120、129等三個師。自此,“八路軍”這個名稱開始使用。1937年8月,八路軍三萬多人從陝西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這枚郵票圖案描繪了八路軍東渡...
《中國抗日戰爭史畫·第2卷·山河喋血》是一本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編著。主要講述了中國抗日過程的全貌。內容簡介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謀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
談判以瓊崖紅軍改編為主要內容,圍繞紅軍改編後堅持獨立自主這個核心問題,斷斷續續進行了近一年零四個月。在瓊崖形勢日趨吃緊,抗日救亡的呼聲日益高漲的形勢下,瓊崖國民黨當局終於被迫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條件。1938年10月22日,瓊崖國共雙方達成了團結抗戰的協定,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事件部署 協定的主要...
第三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一、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的談判 二、中間黨派的抗戰主張和救亡活動 三、全國抗戰熱潮的高漲 四、中國共產黨洛川會議的召開 五、紅軍改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第四節世界各國人民和海外華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一、美、英等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態度與支援 二、蘇聯...
1941年,抗日根據地政權機構在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三三制”政權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制度,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力量,孤立了頑固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人員如何組成,是政權建設遇到的第二個大問題,它既表明了政權的性質,也直接關係到它的階級基礎...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七七事變後,中共為促進國共二次合作,派周恩來等人到廬山,與國民黨代表繼續談判,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蔣介石這時雖已決心抗戰,但仍對和平存在幻想,因此對中共的提議反應冷淡,談判未獲結果。7月27日,周恩來抵西安,同蔣鼎文會談,蔣鼎文轉達蔣介石催促紅軍出動到前線抗日的意見。周恩...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製造“盧溝橋事變”,大舉進犯中國,在這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第15軍團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崔田民任第344旅第687...
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督促下,1937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禦階段。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對象,所以由國民黨軍擔負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初期,...
林育英的到來是中共黨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與共產國際恢復聯繫,林育英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隨後在1935年12月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林育英向大會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為之後的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礎。1935年12月底,中央決定,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經過中國共產黨的多方努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得以開始。蔣介石被迫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並達成協定,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邊界十五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為了完成這支隊伍的集中...
同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中國共產黨為了便於與國民黨商討共同抗日事宜,在西安七賢莊1號設立了“紅軍聯絡處”。由葉劍英主持工作,秘書長先後由李克農、張文彬、李濤擔任。主要任務是發展東北軍、西北軍、紅軍三位一體的聯絡團結工作,促進國共兩黨為核心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早日...
1937年2月國共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月下旬東渡日本,進行為期1一個月的考察,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事變發生時,張自忠出面與日本周旋,試圖和平解決,因此被輿論誤解為“漢奸”。8月6日,張自忠偕副官廖保貞、周寶衡躲進了東交民巷德國醫院;同時通過《北平晨報》等媒體發表聲明,宣布辭去所有代理職務。
季米特洛夫一上任,就為中國革命辦了兩件好事:一件是推動了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形成;一件是大力組織了對中國紅軍的援助。確立聯蔣路線 共產國際七大之後,特別是季米特洛夫開始負責中國問題之後,對中國的革命問題提出很大的疑問。在紅軍處於絕對劣勢,短期內根本沒有推翻蔣介石政權的可能,而民族危亡又迫在眉睫...
1988年5月,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瑤里建了一座"新四軍瑤里改編"紀念碑。陳毅之子陳昊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的領導和省、市、縣領導數百人參加了揭碑儀式。瑤里改編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誌之一。張氏宗祠 張氏宗祠,始建於唐末,元末焚於戰火,現存宗祠興建於明初。宗祠氣勢恢宏,擁有三堂兩天井,...
三天后,閩粵邊紅軍和一五七師的代表在漳州簽訂了合作抗日的“6·26”協定,閩粵邊特委及所領導的紅軍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認,標誌著閩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7月1日,閩粵邊紅軍到達平和小溪鎮接受一五七師點編,改番號為福建省保全獨立大隊,大隊長何鳴、政訓員吳金、副大隊長盧勝、參謀長王勝。全隊編為5個...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公布紅軍改編命令,將西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正式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即《共赴國難宣言》),標誌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南京國民政府...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9月,全國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0月,關中分區旬邑紅軍募補處改稱旬邑八路軍辦事處(簡稱“八辦”),與國民黨旬邑縣黨部合作成立“旬邑縣抗敵後援會”,在農村發動民眾,宣傳抗日政策主張,建立抗日救國機構,開展募補工作,決定在全縣成立太峪、張洪、土橋、善慶四個分會;秋,中共...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蔣介石被迫同意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並就《中共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發表談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性,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段落,蜜月期。淞滬激戰,為打擊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何昆放棄鏟共,蔣介石視察前線的訊息被日本特務機關井上機關偵知,井上賢二和...
林育英故居林育英的到來是中共黨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與共產國際恢復聯繫,林育英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隨後在1935年12月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林育英向大會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為之後的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礎。1935年12月底,中央...
第六章 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的軍事鬥爭 一、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紅軍改編 二、八路軍積極配合友軍作戰及開闢華北敵後戰場 三、新四軍出師抗戰及在華中敵後實施戰略展開 四、戰略相持階段到來和戰爭雙方進行戰略調整 五、華北敵後戰場反摩擦鬥爭及八路軍實施百團大戰 六、華中敵後戰場反摩擦鬥爭及國民黨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