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是抗戰重要事件中的全民族抗戰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紅軍改編
  • 發生時間:1937年2月
事件經過
1935年華北事變時,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會議,正式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瓦窯堡會議後,毛澤東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作了進一步闡述。它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綱領性文獻,對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
為此,中國共產黨極力扭轉南京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積極領導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同時對廣大愛國民主人士和國民黨愛國官兵大力宣傳團結一致共同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了事變的和平解決,終於使中國實現了由內戰到團結抗戰的歷史轉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開始停止內戰並進行合作方式的談判。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到1937年2月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初步形成,但由於國共兩黨在合作方式尤其是軍隊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因此到七七事變爆發為止,但尚未達成一致協定。七七事變的爆發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發動,促進了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為了迅速開赴抗日戰場,國共兩黨合作談判中最困難的軍事問題也迅速得以解決,紅軍實現改編,開赴抗日疆場。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力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發出通電,提出“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並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再次與國民黨談判。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即向國民黨提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向國民黨作出四項基本保證,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團結抗日的迫切要求。
隨著日本侵華的全面擴大和加深,尤其是八一三事變發生後,中國抗戰局面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國共合作這一關係民族存亡的大事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刻。因此,國民黨政府放棄了一些不合理要求,兩黨終於達成協定。9月22日,國民黨終於通過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事實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由於國民黨未能提出兩黨合作的具體方針,因此中國共產黨的宣言實際上就成為兩黨合作的綱領性檔案。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中心,中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建立起來。國共合作抗日的正式建立受到了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的熱烈歡迎和擁護。
在宣言發表之前,國共已于軍隊問題達成一致。8月22日,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西北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但習慣統稱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編陸軍第4軍(習慣稱新四軍),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後又組建新四軍華南遊擊(支)隊。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向紅軍發出改編命令,下轄115師、120師、129師和總部直屬部隊。由於戰場形勢危急,不等改編完成,八路軍就立即出師抗日前線。8月22日,八路軍115師作為東進先遣隊率先誓師出征。9月初,八路軍各師主力也相繼挺進華北戰場。從1938年4月開始,新四軍挺進華中,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同時,華南遊擊隊廣泛開展游擊作戰。
紅軍改編,實現了中國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禦侮戰爭的偉大轉變,從軍事上標誌著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最終勝利完成,全國軍隊形成一致合力,共同抵禦日寇的進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