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是毛澤東論述經濟和財政的關係,以及發展陝甘寧邊區經濟建設的著作。在編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三卷時改為今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
- 內容:毛澤東論述經濟和財政的關係
- 時間:1942年12月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正文
本文論述了十個問題。文中著重闡明了經濟和財政的關係;發展陝甘寧邊區經濟應遵循的原則和應發展的各項生產事業。
發展經濟,才能解決財政困難 毛澤東指出,為了解決當時的財政困難,有些同志企圖縮小必不可少的開支。他們不理解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有許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財政,不懂得整個經濟工作的重要性。財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決定財政的卻是經濟。為了發展經濟,在陝甘寧邊區建立和發展了公營經濟。邊區政府辦了許多自給工業;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發展了以自給為目標的農業和工業;幾萬機關和學校人員,發展了同樣的自給性經濟。敵後各抗日根據地也都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幫助民眾發展經濟 毛澤東指出,人民民眾為了抗日和建國的需要,多負擔一些經費是應該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諒解。但必須使人民的經濟有所增長,使人民的生產有所發展,也就是對人民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鹽業和商業,要採取幫助其發展的適當步驟和辦法,幫助人民發展經濟,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於所失。
在公私關係上,毛澤東認為,應是“公私兼顧”或“軍民兼顧”。向人民徵收抗日經費,既不能不顧戰爭的需要,片面強調政府應施“仁政”;又不能不顧人民的困難,竭澤而漁。
精兵簡政 在陝甘寧邊區的高級幹部會議後,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都實行了“精兵簡政”。按照“精兵簡政”工作的要求必須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五項目的。精簡,就是減去不必要的機構和人員;統一,就是建立統一的、指揮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夠貫徹到底的工作系統;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就是節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經濟和財政工作中,還要求克服官僚主義,反對貪污現象。
在本文所闡述的理論指導下,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的生產事業得到了發展,克服了當時在財政經濟上遇到的嚴重困難,提高了軍隊、機關、團體、學校人員和廣大民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從物質上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