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變遷》是2015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春風、鄭忠、嚴海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變遷
- 作者:齊春風、鄭忠、嚴海建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ISBN:9787512635142
《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變遷》是2015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春風、鄭忠、嚴海建。
《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變遷》是2015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春風、鄭忠、嚴海建。內容簡介本書由上篇“人口與社會結構變遷”、中篇“戰時經濟生活”及下篇“戰時大後方的知識階層”組成。上篇指出,全面抗戰時期的人口遷移是...
《抗戰時期浙江省社會變遷研究》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根福、岳欽韜。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論述戰前的浙江社會及戰時軍事、政治、經濟等發生的變遷。下編選擇四個戰時社會的典型側面,即鐵路運輸、人口遷移、新聞傳播、日汪清鄉進行分析,闡述它們對戰時浙江社會變遷所產生的影響。內容簡介 ...
《抗戰時期大後方社會變遷研究》是2019年1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季芳、黨慶蘭。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大後方社會變遷研究(套裝上下冊)》為2017年9月召開的“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第二屆高端論壇”論文合集。《抗戰時期大後方社會變遷研究(套裝上下冊)》中,全國50多家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學者圍繞“抗日...
在《中國革命中太行抗日根據地社會變遷》中,研究的中心點是抗日戰爭期間太行根據地的3個鄰近且以的革命變遷過程:遼縣、武鄉和黎城。選取這樣狹窄的地理位置為中心點研究的原因,一是因為通過調查可以形成大量的材料,二是因為渴望能了解這些地方的發展變化。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編 政治秩序 第一章 根據地與邊區 第...
《抗戰時期西南後方社會變遷研究》是2012年12月3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一部關於抗戰時期西南後方社會變遷的專題論著,真實記錄戰時西南地區的社會實況,全面展示戰時西南現代化艱辛歷程,系統總結戰時西南開發的經驗教訓。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西南後方社會變遷研究》主要內容簡介:“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叢書”以...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的社會變遷 第三節 先導與典範的意義:由解放區到全國解放 第九章 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外交關係的拓展 第一節 舊中國的國際困境與屈辱外交 第二節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的外交思想和國際戰略策略 第三節 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外交新局面的不斷拓展 閱讀與參考的主要書目 後記 ...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是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銀俠。內容簡介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是近年來第一部研究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的專著。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是指在抗日戰爭特殊時期國民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而採取的一切政策與制度。《...
《抗戰時期西南大後方城市發展變遷研究》是2015年12月重慶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聯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一民。內容簡介 為了彌補對於抗戰期間重慶與大後方的歷史研究空白,更加客觀公正地反映當時完整的社會歷史原貌,由重慶學術界倡議,全國各地學者密切合作,同時還有外國學者的關懷與支持,共同編輯出版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1. 其上層維新派發動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2...
《抗戰大遷徙實錄叢書:工業重塑》是2020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叢書簡介:“大遷徒抗戰實錄叢書”將抗戰內遷作為一個整體,全面考察抗戰遷徙史,多角度再現中國人民為延續民族血脈、支援前線、振興大後方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遷徙之旅。該叢書包括《國府西遷》《文化存續》《烽火兵工》《守望科學》《...
163 抗戰時期的雲南軍事工業 168 中國遠征軍 175 昆明“一o·三”事變 180 籌設西南師範學院紀事 184 民國元老李根源與《告滇西父老書》188 抗戰勝利堂的修建 191 抗戰奇書——《壯志千秋》194 “昆明市區街道村鎮圖”與舊昆明的變遷 199 戰時軍郵與雲南郵區情況 203 方誠1946年在昆明出版的《八年抗戰小史》214 ...
《抗戰時期的人口遷移:兼併對西部開發的影響》,張根福著,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簡介 張根福,男,1964年11月生,1995--1999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2003年評為教授。現任浙江師大教務處副處長,碩士生導師,浙江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師大社會學與民俗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致力歷史人口地理和中...
辛亥革命與思想文化、五四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及抗戰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近代婦女運動、近代社會習俗變遷等。從整體上來看,本書內容準確全面,結構清晰明了,敘述邏輯嚴謹,語言簡明扼要,集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於一身,對關於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是一本值得學習研究的著作。
2.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影響 第二節 應變求存與革舊布新 1.抗戰與中國經濟的“內遷”決定 2.“內遷”與西部“飛地”經濟的發展 第三節 走向現代民族國家的腳步 1.改訂新約運動的背景 2.改訂新約的經過 3.“新約運動”與現代民族國家 第四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1.抗戰文化:全民族動員的促動...
1940年英國乘中國抗日戰爭之際,侵占了傳統邊界以北部分地區,當時中國政府曾提出抗議。1951年印度政府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時侵占了所有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包括長期以來西藏地方政府設官徵稅、以達旺為首府的門隅地區。 中緬和中越邊界在19世紀後期也有過變遷,那是英法帝國主義在吞併了緬甸、越南後,圖謀繼續...
社會教育與抗日根據地的政治動員 ——以陝甘寧邊區為中心 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社會生活 一年陝甘寧邊區的鄉村社會改造 地權、佃權、民眾動員與減租運動 ——以陝甘寧邊區為中心的研究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農村信用合作社 近代甘寧青農村市場研究 近代西北皮毛產地及流通市場研究 同治回民事變後黃河上游區域的...
4 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與盟國的支援138 八 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150 1 敵後戰場的反攻作戰150 2 抗戰後期的正面戰場154 4 日本投降與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168 九 抗日戰爭是中國復興的樞紐173 1 走向現代民族國家之路173 2 沿海工業內遷與工業化傳動176 3 社會文化的變遷181 4 進步力量主導了中國...
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的研究與教學。著作有《中國幫會史》(下編)《中國會道門》《中國秘密社會第六卷民國幫會》《中國近代販毒史》《中國近代妓女史》《中國近代綠林史》《中國近代社會史》《中國近代會黨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題》《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等。參加編寫上海市國中、高中歷史教材和《...
杜俊華,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現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兼職教授,西南大學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社會變遷、中**史、中國近現代史。在《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探索》《江西社會科學...
2011年9月中旬,重慶市還出版6卷抗戰史料檔案,包括證人證言集、抗戰日誌等,作為對調研報告的史料和數據支撐。其中,口述史料全部經過公證,以保準確可靠。2012年3月21日,在日本東京日比谷公園,“重慶大轟炸”訴訟案中國原告王西福與日本律師及友人舉行遊行。希望日本政府向受害者謝罪和賠償,還一個公道。社會評價 ...
浙大西遷辦學是在國難當頭的歷史背景下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光輝典範,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的優良精神品質。相關人物 胡剛復:浙大西遷“總參謀長”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由於日寇進逼杭州,浙江大學被迫於1937年11月走上西遷辦學的漫漫長途。舉校搬遷是一個十分艱難龐大的工程,也是一個非常...
一、抗日戰爭與中國大國地位的復興 二、中國積極參與戰後國際組織的創建 三、中國積極支持周邊國家的獨立復國運動 小結 第六章 影響東亞國際秩序演變的重要因素分析 第一節 大國互動因素分析 一、美國因素 二、英國因素 三、蘇聯因素 四、德國因素 第二節 中國國內政治變遷因素分析 一、國共兩黨的合作與分裂 二、...
《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國抗戰重慶歷史地位研究》是2005-11-01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國鏞,陳一容 簡介 曾經有學者說重慶三次設都,三次直轄,筆者在1997年“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上,也曾使用過這樣的觀點。但事後研究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春秋時期的所謂“國”與...
§1 秦都的變遷與秦制的沿革 §1.1 秦人之興起 §1.2 秦都的變遷 §1.3 秦制的結構 §1.4 秦制基層組織的演變 §1.5 封建統治與專制 §2 國民政府的集權與地方自治嘗試 §2.1 民國初期的縣制改革 §2.2 南京政府時期的地方自治 §2.3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推行的“新縣制”§2.4 鹹陽“新縣制...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抗戰大後方史和重慶大轟炸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省部級以上項目20餘項,出版《抗戰時期西南後方社會變遷研究》等學術著作,多項成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作者簡介: 唐潤明,研究館員,現任重慶市檔案局(館)副局(館)長,兼任中國檔案學會文獻編纂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
3.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雖然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但它畢竟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實力薄弱,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同時又對它們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它使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兩重性。 (二)初步發展 (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
1932年1月,一二八事變發生後,國民政府召開會議,決定遷都洛陽。不久,國民政府又決定以西安為陪都,洛陽為行都。5月,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淞滬停戰協定》。12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再次點燃戰火。10月30日,在上海淞滬抗戰失敗已成定局,首都南京遭受巨大威脅的形勢下,國民黨中央和國民...
1.《大國之路的起點: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光明日報,2010年8月31日。2.《革命與改良:辛亥答案的再思考》,光明日報2011年10月28日 3.《釣魚島是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人民日報,2013年5月23日 翻譯 1、《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中華民國》(合譯),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江蘇人民出版社...
世事變遷,有人曾提出要改動“受降”的地名,理由竟是方便吸引外資。但每次都遭到受降老百姓、抗日老戰士和學者們的強烈反對。歷史在他們眼中比幾個洋錢要重得多。受降鎮一位幹部說:“丟掉這個名字,就是丟掉我們的歷史,丟掉我們對8年抗戰中死難者承擔的責任,丟掉對全中國人民承擔的責任。受降,是永遠不能忘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