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外交制度研究

本書依據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政府外交史料和相關文獻,以外交制度為切入點,通過對該時期國民黨中央決策機構、國民參政會、軍事委員會、外交部、各種駐外機構、特別使團和元首外交等方面的研究,結合案例分析,論述戰時中國政府外交的決策、監督和執行機制。書中吸收了20世紀 3 0年代以來學術界研究近代中國制度史和外交史的有關成果,並力圖綜合運用歷史學、政治學、行政學和國際關係學說的有關立論及其方法。作者認為戰時中國外交制度的演進,其主流是趨向現代化、科學化,但有著深刻的“黨國外交”的烙印,多變性、複雜性是戰時中國外交制度的重要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外交制度研究
  • 作者:陳雁
  • ISBN:ISBN7-309-03463-5/D.216
  • 頁數:386頁
  • 定價:22.00元
  •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開
書籍信息,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陳雁 著
定價:22.00元
頁數:386頁
ISBN:ISBN7-309-03463-5/D.216
字數:290千字
開本:32 開
裝幀:平裝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圖書目錄

導論
選題:方法論指向與研究的意義
題解:研究範圍的界定與理論框架的構建
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
第一編 外交決策
第一章 戰時外交決策中樞:從臨全大會到國防最高委員會
一、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二、中執會、中常會和中政會
三、從國防最高會議到國防最高委員會
四、小結
第二章 戰時外交“大本營”:宰事委員會
一、機構組織及其戰時變化
二、外事局——軍事委員會的外交職能機關
三、侍從室——戰時外交中的“軍機處”
四、參事室——地位獨特的外交幕僚機構
五、小結
第三章 戰時外交的民意機構:國民參政會
一、組織之源起
二、職能之演進
三、外交權力之施行
四、外交建議案之統計
五、案例:國民參政會訪英團
六、小結
第二編 外交行政
第四章 戰時外交的職能機構:外交部
一、組織結構
二、人事與訓練
三、外交法規
四、行政三稅制和新生活運動對戰時外交制度之影響
五、小結
第五章 戰時外交的支柱:駐外機構
一、機構、人事與經費的調整
二、使領館工作之運行
三、外派機構
四、武官外交
五、國民黨海外黨部與戰時外交
六、小結
第六章 戰時外交捷徑:特別使團與特別代表
一、定義與特徵
二、特別行動
三、外籍顧問
四、案例:“胡宋之爭”與“顧楊衝突”
五、小結
第三編 外交實踐
第七章 戰的外交核心:元首外交
一、“虛君”主席林森與“元首外交”
二、制度與蔣介石的外交權
三、制度與蔣介石的外交實踐
四、蔣介石的“人身外交”
五、小結
第八章 戰的國際宣傳
一、國民黨戰時對外宣傳大本營:國際宣傳處
二、外交部與戰時國際宣傳
三、駐外使館與戰時國際宣傳
四、其他機構與戰時國際宣傳
五、小結
第九章 案例分析
一、對日本、德國、義大利宣戰
二、《中英平等新約》與港九問題談判
三、出席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人選與提案之爭
四、小結
第四編 外交思想
第十章 外交思想與戰時外交制度
一、戰時外交的指導思想:“民族主義”和“爭取與國”
二、不可靠的依靠:國聯盟約、九國公約和非戰公約
三、對集體安全的追求:《大西洋宣言》、《開羅宣言》和《聯合國家共同宣言》
四、小結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後記
表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