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電影文化論

抗戰電影文化論

《抗戰電影文化論》在大量翻閱和研究抗戰文獻的基礎上,深入考察和揭示了抗戰電影的政治文化特點和工具理性審美特徵,尤其是抗戰電影知識分子政治與藝術價值觀念的精神流變的種種文化隱情。因此具有非同凡俗的學術價值和思想文化意義。作者指出:抗戰電影的政治文化遺響悠長而巨大。它是在現代民族國家意志、民族主義啟蒙救亡思潮、抗戰政略和戰略指向和現代化轉型目標,特別是電影知識分子的烏托邦理想等等綜合發力和驅動之下所產生的工具論政治文化奇蹟

基本介紹

  • 書名:抗戰電影文化論
  • 作者:張育仁
  • ISBN:9787516133668 
  • 頁數:259
  • 定價:48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對象:抗戰電影知識分子
基本信息,目錄,作者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抗戰電影文化論
原價:48元
作者:張育仁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6133668
字數:
頁碼:259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 16

目錄

前言 抗戰電影知識分子精神流變的文化史意義
第一章 抗戰電影是國家政略和戰略意志的體現
第一節 服役於民族解放戰爭戰略要求的電影
第二節 抗戰電影宣教活動的政略和戰略意義
第二章 抗戰政略和戰略背景下的抗戰電影理念
第一節 從戰時新聞文化學到戰時電影“國策論”
第二節 “加強國家軍治化”與電影“國策”的關係
第三章 戰時文化統制理念與“電影國營論”的提出
第一節 以蘇聯計畫體制為摹本的“電影國營論”
第二節 “魔彈論”觀念支配下的“兩個口號”之爭
第四章 真正的抗戰電影應該是“農村電影”
第一節 “電影下鄉入伍”與“電影國策”戰略指向
第二節 “農村電影”與抗戰文化運動的重心轉移
第五章 電影是民眾教育宣傳最完美的工具
第一節 抗戰電影的神聖使命就是教育
第二節 教育電影是更寬泛和更深刻的國防電影
第六章 現代民族國家構架中的“民族本位電影”
第一節 抗戰電影應該是“民族本位”的電影
第二節 “民族本位電影”怎樣實現自身現代轉型
第七章 電影知識分子“被大眾所化”的深層意蘊
第一節 電影及電影知識分子的“原罪”意識
第二節 面向農村是電影“認祖歸宗”的正確方向
第八章 電影界反明星和反技巧的政治文化內涵
第一節 “明星作風”的實質是“美國作風”
第二節 “反技巧”與戰爭政治文化邏輯
第九章 新聞紀錄片的國家政略和戰略屬性
第一節 新聞紀錄片被視作“正宗”的抗戰電影
第二節 新聞紀錄片的“戰爭特性”是什麼
第三節 卡爾曼在中國抗戰電影史上的特殊意義
第十章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抗戰電影的精神走向
第一節 “蘇聯話語”變為“中國話語”的心路歷程
第二節 對“蘇維埃文化”的體制性激賞和膜拜
第三節 愛森斯坦對中國電影觀念重構的影響
第十一章 讚美蘇聯電影與批判美國電影的文化玄機
第一節 對蘇聯電影及國家體制的審美激賞與嚮往
第二節 以意識形態視角觀覽和讀解蘇聯電影
第三節 對美國電影及國家體制的嚴厲鞭撻和批判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張育仁,亦名張育人,知名作家、評論家、教授,先後擔任重慶師範大學新聞系和中文系主任,長期從事多個領域的學術研究,以及社會文化批評活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其代表性學術著作:1994年出版《毛澤東詩化哲學評傳》,被學術界評價為:“第一次從詩化哲學的視角深入揭示了詩人毛澤東幽深而雄奇的文化精神奧秘。”有多種譯本;2002年推出《巾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成為巾國大陸學者率先突進這一學術研究領域的第一人,該書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關注,被學術界評論為:“視野雄闊、氣象宏大、追根朔源,見解精闢”;2009年又推出《重慶抗戰新聞與文化傳播史》,其思考廣泛深入涉及到與新聞和文化傳播活動有關的國家政略與戰略,特別是戰時思想流變與知識分子情感衝動等層面,“新見迭出,發人深省;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空白”。此外,還出版有《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十六個斷章》、《當代廣播電視新聞寫作學》、《被俘的維根斯坦》、《金斯伯格在中國的城市散步》、《煉獄中的生命哲學》、《莫懷戚:一個成功者與失敗者》等著作;在《文學評論》《粵海風》等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及雜文、學術隨筆和社會批評文章凡600餘萬言。被《20世紀重慶文學史》評價為“學者型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