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紅色之鷹》是一部人文歷史類紀錄片。講述的是抗戰初期蘇聯秘密支援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
1937年11月22日下午2時25分,日本海軍三等航空兵宮崎康治奉命架機起飛空襲南京,這次空襲成為了宮崎康治最後一次飛行。兩日後的新聞報導證實蘇聯飛行員出現在中國抗日運動中。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的石碑上,鐫刻著許多飛行員的名字,其中蘇聯飛行員236名。當年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和日本之間還保持著邦交關係,因此援華抗日行動都是“完全機密”,他們的事跡至今仍有未解謎團。
據山東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該紀錄片於2015年9月2日到4日每晚9點25分左右在山東衛視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戰中的紅色之鷹
- 出品時間:2015-09-02
- 類型:紀錄片
簡介,內容介紹,上集,中集,下集,幕後製作,播出信息,
簡介
在中國人民全面抗日戰爭初期,前蘇聯是最早支援中國抗戰、並派出空軍部隊赴中國對日作戰的國家。在抗戰的中後期,二戰爆發,蘇聯為全力對付德國法西斯,撤回了援華航空志願隊,國際上對中國的空中支援,才逐漸由陳納德領導的美國飛虎隊承擔。
抗戰初期,中日空軍力量對比懸殊極大,首先爭取蘇聯的支援,成為國共統一戰線的共識。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下,蘇聯雖然同意軍事援助,卻只能在暗中進行。這一秘密行動,被蘇聯政府確定為“Z計畫”。為此,蘇聯除了軍火支援,還派出約兩千名空軍志願人員來華,幫助中國對日作戰,從1937年11月-1940年5月,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這支紅色之鷹,在中國境內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經歷了南京保衛戰、奇襲台灣松山機場、武漢空戰等戰鬥,先後有236名蘇聯飛行員犧牲。
蘇聯航空志願隊在抗戰初期對中國的支援,遲滯了侵華日軍的進攻步伐,弱化了日本軍部對蘇聯本土的侵略企圖。這是一次既有友誼和正義,也有利益和算計的抗戰合作,是中國抗戰史上不能被遺忘的段落。
內容介紹
上集
1938年2月23日是蘇聯紅軍節。為了以實際行動慶祝這個節日,國民黨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決定對日軍發動一次突然襲擊。經過反覆研究篩選,最後將攻擊目標定為設在台灣島上的日本海軍松山機場。松山機場是日軍的重要航空基地,自1937年8月以來,日本海軍航空隊曾多次從這裡起飛,對中國大陸進行狂轟濫炸。此外,這裡還是日本至南洋一條重要航線的樞紐,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中集
1939年11月4日晨,駐四川省成都國民黨空軍第3路司令部獲悉日機即將來襲的情報,立即命令第5大隊起飛29架驅逐機嚴陣以待,準備給日機以迎頭痛擊。享有"轟炸之王"之稱的奧田是抗戰時期國民黨空軍擊斃的日海軍航空隊軍階、軍職最高的軍官,他與森千、細川同時喪命,給日軍侵華航空隊帶來沉重打擊。
下集
1939年1月,中國國民黨航空委員會從貴陽遷至四川省成都。到10月,蘇聯空軍援華達到最高峰,當時在華航空人員達425人。蘇聯駐華空軍顧問阿尼西莫夫、副顧問胡魯耶夫、參謀長伊里茵也常駐四川省成都,並經常與國民黨空軍共同研究對日空戰的對策。鑒於轟炸重慶的日機主要集結於漢口,故決定派駐四川省成都的重轟炸機去襲擊日機在漢口的基地。
幕後製作
為拍攝《抗戰中的紅色之鷹》,山東廣播電視台派出記者赴國內有關地方和俄羅斯、日本等國進行了尋訪,透過歷史的迷霧,通過一個個故事,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揭秘,片中的情節和一些珍貴鏡頭,是首次在國內披露。
播出信息
2015年9月2日到4日每晚9點25分左右在山東衛視播出。齊魯網、山東廣播電視台官方微信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