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第一分校是一所在抗日戰爭中大量培養革命軍政幹部的學校,作為抗大的分校之一,從中培養了大量八路軍,新四軍幹部,與其母校一樣,為抗日戰爭,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大第一分校,抗大一分校創辦於1938年冬,1945年抗戰勝利後結束,歷時七年。在12所分校中創辦最早、歷史最長、培養幹部最多。轉戰華北、華中、艱苦卓絕、成績顯著。1938年冬,抗戰向相持階段過渡。為適應戰爭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抗大組織兩個分校深入敵後根據地,執行培養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游擊隊軍政幹部的任務。一分校由原抗大第三、四、五、六大隊部分人員組成,何長工任校長,周純全任副校長、黃歐東任政治部主任,韋國清任訓練部長。1939年11月第六期剛開學,便按黨中央和總校指示,離開山西太南,挺進山東敵後辦學。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衝破道道封鎖線,於1940年1月勝利到達魯中區沂水縣南部的孫祖、張莊一帶預定目的地。由於處於敵後游擊環境,學校流動性大,組織變動頻繁,參加戰鬥多成為一分校辦學的突出特點。1940年6月,中共山東分局決定,一分校劃歸山東軍政委員會領導,由周純全、李培南分任校長、政委。原在魯南滕縣山區的一一五師教導大隊奉命劃歸抗大一分校兼管,改為一分校第一校。原在魯西地區活動的抗日軍政幹校,亦於1940年冬奉命歸屬一分校兼管,改為一分校第二校。膠東支校則改為第三校。1940年底至1941年初,抗大第七期,也是第一分校第三期陸續開學。本期第二大隊為建國大隊,專門訓練地方政權幹部,四個月畢業;第三大隊為特科大隊,訓練工兵、炮兵、機槍,防化、測繪等專業幹部,六個月畢業;第五大隊為普通科,訓練連、排軍事、政治幹部,四個月畢業。全校共20個隊、2524人,此間李培南升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同年初,總校派出的山東特遣大隊共45名幹部到達山東,加強了一分校的幹部力量,特遣大隊長聶鳳智調往膠東第三校任校長。1942年2月,一分校第4期開學。1947年3月一分校第五期開學。為了更適應戰鬥環境需要,進一步精簡縮編。分校本部改為山東軍區教導一團,袁仲賢任團長、梁必業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孫繼先任副團長,李梓斌任副教育長。膠東的第三校改為第二團、蔡正國任團長,劉浩天任政治委員。本期1944年3月畢業。1944年6月第六期開學,於1945年5月畢業。1945年2月,一分校第二期在魯南費城縣城開學,不久,抗戰勝利,一分校即奉命挺進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