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馬坪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0公里,距離鎮10.00公里,國土面積19.25平方公里,海拔2600.00米,年平均氣溫9.6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玉米等農作物。
抓馬坪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0.00公里, 國土面積19.25平方公里,海拔2600.00米,年平均氣溫9.6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713.00畝,其中人均耕地2.65畝;有林地22159.0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8戶,有鄉村人口1834人,其中農業人口1799人,勞動力14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34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12.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勞務輸出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抓馬坪村
- 面積:19.25平方公里
- 海拔:2600.00米
- 年平均氣溫:9.60℃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抓馬坪村有耕地4713.00畝,其中人均耕地2.65畝;有林地22159.0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67戶,有鄉村人口1790人,其中農業人口1790人,勞動力14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89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3.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抓馬坪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0.00公里, 國土面積19.25平方公里,海拔2600.00米,年平均氣溫9.6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713.00畝,其中人均耕地2.65畝;有林地22159.0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8戶,有鄉村人口1834人,其中農業人口1799人,勞動力14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34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12.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勞務輸出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713.00畝(其中:田78.00畝,地4635.00畝),人均耕地2.65畝,主要種植洋芋、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215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此項目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0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326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350戶通電,有4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0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78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4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該村到2011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3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5.00萬元,畜牧業收入8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2頭,肉牛43頭,肉羊150頭);林業收入15.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17.00萬元,工資性收入22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3.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16人,在省內務工300人,到省外務工31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蕎麥,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4.00萬元,該村正在發展玉米、蕎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玉米、蕎麥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67戶,共鄉村人口1790人,其中男性940人,女性853人。其中農業人口1790人,勞動力1450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8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抓馬坪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戰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0公里,距離中學6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36人,中學生80人。
基層組織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1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要大力加強民居結構的建設;解決該村尚未通水、人畜飲水困難的狀態;高效使用救災、扶貧款項,積極改善農民生活質量。。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 大力發展洋芋、蕎麥、白雲豆等特色產業。(二) 加大養殖業發展力度,注重核桃、雪桃產業的培植。(三) 發展勞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