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障礙的愧疚情緒與道德行為:來自神經科學的證據

抑鬱障礙的愧疚情緒與道德行為:來自神經科學的證據

《抑鬱障礙的愧疚情緒與道德行為:來自神經科學的證據》是依託電子科技大學,由崔茜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抑鬱障礙的愧疚情緒與道德行為:來自神經科學的證據
  • 依託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崔茜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探索精神疾患的“社會腦”是當前社會神經科學的研究熱點,對抑鬱障礙而言,社會認知功能異常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研究表明抑鬱患者在道德心理這一社會認知功能上存在異常,突出表現為具有過度的倖存性愧疚,並導致道德行為偏差,但這些過程的認知神經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將結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和模式識別分析技術,探明抑鬱障礙的異常愧疚情緒和道德行為偏差的認知神經機制,並建立相應的神經診斷指標。研究內容包括:(1)揭示抑鬱障礙的倖存性愧疚的認知神經機制;(2)探討在倖存性愧疚的影響下,患者的親社會行為和違規行為表現及認知神經機制;(3)建立抑鬱障礙的異常愧疚、親社會行為偏差和違規行為偏差的神經診斷指標。本項目將為構建抑鬱障礙的社會認知模型提供數據支持,也為抑鬱障礙的易感人群篩查、診斷和預後評價提供科學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申請人已發表相關SCI論文多篇,為項目實施奠定了基礎。

結題摘要

本項目圍繞抑鬱障礙的道德心理異常問題,採用磁共振成像和認知行為實驗,考察抑鬱患者愧疚情緒和道德行為的異常模式及神經機制。主要成果包括:(1)採集了62例單相抑鬱(MDD)、55例雙相抑鬱(BD)和60例正常對照的臨床、認知和多模態磁共振成像數據;(2)初步揭示了抑鬱患者異常愧疚的認知神經機制,發現抑鬱患者表現出過度的愧疚情緒,其中,MDD的過度愧疚與其獎賞系統灰質體積的升高有關,而BD的過度愧疚與其情緒和獎賞系統之間功能連線的變異性增強有關;初步揭示了抑鬱患者道德行為異常及神經機制,發現抑鬱患者具有過度的順從行為傾向,其中,MDD和BD的過度順從分別與其獎賞和認知控制系統的結構變異有關;此外,採用模式識別方法,探尋抑鬱患者異常道德心理的神經表征,發現情感與心理理論腦區之間的靜息態功能連線能夠有效預測個體的道德行為,而患者在這些連線上的異常改變可能是其道德行為發生變異的重要原因;(3)進一步探測了抑鬱障礙及與其具有病理同源性的情感障礙和人格特質的神經機制,發現自我、心理理論、獎賞等與道德心理密切相關的社會認知腦區域和腦網路的異常十分突出;(4)拓展研究了與道德心理密切關聯的自我加工、負性偏好等認知過程在抑鬱患者中的異常模式及神經機制,為構建抑鬱障礙的社會認知模型積累更全面的線索。以上研究成果在社會認知、腦影像領域國際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發表和錄用SCI論文9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5的2篇;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項目組成員通過積極參與相關領域主流國際會議、開展合作研究等方式與國內外同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