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葫蘆

把玩葫蘆

葫蘆,諧音福祿。一種常見植物。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栽培地域較為廣泛。漢代以前稱瓠、匏、壺;漢代以後稱壺盧、葫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釋名:壺,酒器也;盧,飯器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除了很少的實用功能外,葫蘆作為一種器皿的功用大多已經消弭,成為一種賞玩藝術。隨著畜養鳴蟲的興起,收藏、把玩葫蘆已在北京等地蔚成風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把玩葫蘆
  • 歷史源流:出土文物見證應在明清
  • 類別屬性:葫蘆按植物學分類
  • 準備工作:新葫蘆的話,最好先放上幾個月
歷史源流,類別屬性,加工工藝,準備工作,正式把玩,鑑藏保養,

歷史源流

收藏把玩葫蘆的年代,有確切出土文物見證應在明清時期。但據種種現象推測,漢代就有范制葫蘆者,范制的模具由初期的木模、瓦模、紙模發展到了今天的石膏模。
把玩葫蘆

類別屬性

葫蘆按植物學分類,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品種:一是大葫蘆,此種葫蘆在農家種植較為廣泛,當蔬菜食用,戓成熟後鋸成兩半作舀水的瓢及盛什物用。二是亞腰葫蘆,古今種植更為普遍。其形狀較可愛,象兩個摞起來的球體,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個蜂腰,所以叫亞腰葫蘆,此種葫蘆古人常用來裝藥、盛酒。當今藝人用火繪、押花等繪畫手段裝飾亞腰葫蘆;小的亞腰葫蘆是當今葫蘆的愛好者追求的目標。三是扁圓葫蘆。四是長柄葫蘆。五是瓠子。

加工工藝

準備工作

把玩葫蘆的時候,若是新葫蘆的話,最好先放上幾個月後盤,待二年春、夏天才可以上手,在此期間平時放的時候一定得注意,要在通風或乾燥處,少見陽光.為什麼這個時候建議你通風呢?是因為乾燥可以避免發霉(尤其是夏天的時候一定不能放在盒子裡或者柜子里,放在書架上就行,避免掉落和磕碰),避免影響品質.葫蘆最重要的就是皮質.不能有陰皮,不能有水漬,不能有斑塊(此處斑塊指的是普通品種在生長期間或者保存不當而產生的斑塊,山西花皮除外)。
首先清潔皮子,普通肥皂水就行。葫蘆怕水,如果不注意一旦泡久了就會出水漬,所以時間要短。新葫蘆最好先放上幾個月,待二年春夏季才可上手。在此期間,平時放在通風、乾燥處,少見陽光。一般情況下,商家會在葫蘆到達買家之前作好去皮等前期工作,避免初論者對葫蘆皮質產生硬性破壞,日後盤玩出來的葫蘆的皮質細膩光澤度好,並且不會盤出花紋、條紋來。其次是上油(建議橄欖油,或者核桃油。這兩種油易氧化變色快,油質輕對皮質油膩度輕於芝麻油與辣椒油等油),一般新葫蘆愛吃油。對於鐵包金來講,皮硬密度大,吃油量少,所以上過3次後就會變色。在它變色前一定要上足油,以不滴為度,方法,以掌與指擦油,上完後要磨擦數分鐘。加速氧化。放置無風靜處,一日一次一般會每天定時上油,以2~3次為度,不建議多次且多量上油,會使皮子發膩,少了爽手感。待到葫蘆變色,僅需一周時間。此時的葫蘆只是輕微變色。就可以正式盤了。

正式把玩

正式盤的時候就不要再上別的油了(這點一定要記住,如果你上油就要始終上一種油不能多種油交替使用。)初期盤的時候,以掛瓷為度。這話怎樣理解呢?葫蘆變色後到有包漿之前有個過程,得先掛瓷才能真正有包漿(有的朋友最先用布盤,它少了變色的那一步就會使葫蘆浮光滿現,沒有內蘊,少了靈勁。且日後非常難變色。要想變到紫紅色,棗紅色,那就不知道要什麼時候了。)掛瓷的樣子就是微微有了光澤,握在手裡有種潤的感覺,葫蘆放置一段時間這種光澤也不會消失太多。這就是掛瓷。掛瓷後就得看盤功了,平時盤前要淨手,一般淨手後會覺得有些乾,需要一定的潤滑劑。而最好的潤滑劑就是我們人體面部所分泌的油脂。您別笑也不要懷疑,有的南方高檔仿古家具的作舊,會請專人來“自然作舊”,這些人會全天候的用手來磨擦,而潤滑劑除了核桃油外就是人體分泌的油脂了!
掛瓷後的盤玩方法也很重要,如果不注意使用了化學製劑(凡士林,潤膚油等)來盤,就得不償失了,盤出來的葫蘆色會變得棕褐色。越盤越重。如果你非得用植物油來盤,以1滴為限。一周不能超過3滴。用這不一定準確的數字來說明,無非是要加強你的記憶,就是儘量少用或者不用油(植物油或者化學油脂)來盤。多用人體所分泌的油來盤才能出彩,才能盤出紫紅與棗紅色來。
請注重盤的力度與頻率,多次數大力度的磨擦才能使其快速氧化變色。但是不建議急功近利!另外,此盤玩方法只限於鐵包金,其它品種的葫蘆盤玩方法大體相同但是前期變色階段的“上油”有所不同,主要視皮質而言!請靈活運用!
對於這種鐵包金,我的感受就是,上色非常快,我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和盤普通葫蘆手法一樣,時間一樣.但是盤出來的效果不同 ,其皮製的爽手感非常強烈,不管是否經常上油,還是手上是否經常出汗,其爽手感,不但不失,反而會增加,主要原因就是皮質,密度大,性堅硬,皮子較糠皮子薄.其掉在地上的聲音猶如桌球掉地聲.可見其皮質地的密度之大.再者,其形制獨特的飽滿渾圓所帶來的手部上的感覺也與亞腰不同。
跨界混搭“潮范兒
“它的口和蓋也很講究,多為紫檀紅木象牙玳瑁所制,俗稱‘蒙芯’。蓋子上也刻著各種題材的圖案,玲瓏剔透惹人喜愛。北京一位瓷雜部經理孔超介紹稱,葫蘆制的蛐蛐罐民間就有很多,高檔的則有匏器,例如康乾時期宮廷用的“萬壽無疆碗”。匏器的製作比較簡單,我曾專門走訪過,發現以前都是天然的,現在則多是人工的,本來是個小眾門類,但現在各種器形造假的都不少,收藏門檻沒有想像中那么低。”他表示,坊間不少人兜售的那些所謂帶象牙蓋、玳瑁蓋的蟋蟀罐,大多是新作品。“鑑賞方面則主要看文化內涵,比如蟋蟀罐就跟鬥蟋蟀這個文化情結連結在一起,喜歡這項活動的自然就會去收集。”他認為,要鑑定葫蘆器的真假,除了看包漿、重量和製作工藝的細節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手感。“象牙和玳瑁蓋很容易仿,這些現代工藝的痕跡較為明顯,例如很多象牙蓋都是用煙燻出來的顏色。葫蘆本體的鑑別則多看重量,按理說老東西手感會輕一點,這也是許多造假者難以攻克的難關。如同紫檀、竹雕和木雕一樣,如今仿得惟妙惟肖的東西太多,唯有憑經驗的手感‘真的假不了’。另外,新仿的蟋蟀罐做得尖一些、瘦一點,老東西稍微圓潤。”

鑑藏保養

玩葫蘆玩的就是皮,因此選購葫蘆有五不取:一是皮質潔白不可取;二是著色做舊不可取;三是胎薄皮軟不可取;四是皮有傷殘不可取;五是缺翻歪眼不可取。把玩葫蘆有五不盤:第一是新葫蘆不盤;第二是夏季不盤葫蘆;第三是不洗乾淨手不盤葫蘆;第四是未鑲配好口蓋的葫蘆不盤;第五是做舊的葫蘆不盤。
文玩葫蘆是當今人們較為喜愛的手把件之一,文玩葫蘆以其獨特的外形和手感深受收藏者們的喜愛。文玩葫蘆的流行於世就在於它不但有一般葫蘆的特點,比如發音似同“福祿”同時也是我國古老傳統的吉祥物傳統道教甚至把葫蘆作為自己的法器,如:壽星老,太上老君,拐杖上都別一個葫蘆作為法寶。那么文玩葫蘆如何做舊呢?
一、日照塗油法:將葫蘆置於陽光之下,均勻地暴曬一段時間以後,在用質地細密的布料蘸上乾淨的核桃油均勻塗於葫蘆的表面。如此上面的兩個過程交替進行,就可以極大地加快葫蘆變色的過程,不過要想達到那種古色古香的境界還是需要經過1到2年左右的時間方可。
二、沸水煮色法:將葫蘆放到濃紅茶水、中藥兒茶水或者紅木末水之中煮或高溫浸泡一段時間以後使色彩浸入葫蘆的表皮之內。
三、高溫油炸法:將葫蘆完全浸入高溫的食用油之中,經過一段時間後葫蘆就會變顏色,顯得古色古香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