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利姓

把利姓

把利姓,源於古羌族,出自羌族分支。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把利氏,是唐朝党項族中一個部落族人的姓氏。今多改為漢字單姓把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把利
  • 拼音:bǎ lì
  • 注音:ㄅㄚˇ ㄌㄧˋ
  • 姓氏淵源:源於古羌族,出自羌族分支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歷史名人,

基本介紹

古複姓,今多改“把”。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古羌族,出自羌族分支党項族把利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為氏。把利氏,是唐朝時期党項民族中一個部落族人的姓氏。党項族是古羌族的一個分支,在唐朝時期逐漸興盛。據史籍《新唐書·党項傳》中的記載:“慶州有破氏族三,野利氏族五,把利氏族一,與吐蕃姻援,贊普悉王之,因是擾邊凡十年”。唐代宗李豫執政時期(公元762~779年在位),西北地區發生了原唐軍將領、鐵勒族人僕固懷恩的叛亂事件。還在“安史之亂”時,僕固懷恩就曾跟從郭子儀作戰,屢立戰功,他曾與回紇兵聯手擊敗過史朝義,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等職。但後來因沒有得到封官加爵,所以對朝廷不滿,妄圖反叛。僕固懷恩的母親得知兒子要叛唐之後,大罵他忘恩負義,還舉刀要砍殺他,以絕後患。此後僕固懷恩與大唐朝廷猜疑日深,終於背叛唐朝,頓集軍隊於汾州(今山西隰州),寇掠并州(今山西太原)、汾州下屬各縣作為自己的封邑。
到了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農曆10月,僕固懷恩勾結了吐蕃、回紇、党項等數十萬部眾南下,京師內外一時惶恐。在當時的党項部族中,主要就是破氏族三部,野利氏族五部,把利氏族一部。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宗詔令著名的老將軍郭子儀領兵西擊吐蕃。郭子儀調集三縣七州兵馬,即“靜邊、芳池、相興王州都督、長史,永平(今河北唐山)、旭定(今河北定州)、清寧(今甘肅慶陽)、寧保(今河北肅寧)、忠順(今四川彭州)、靜塞(今河北宣化)、萬吉(今江西吉州)等七州都督府”的地方軍隊組成新軍,一舉擊潰了吐蕃的盟邦破氏、野利氏、把利氏三部,並將位於思樂州的鮮卑拓拔部也剿滅。之後,唐王朝將其部族人等分散遷至定州、綏州、延州一帶安置,史書記載為“破氏、野利氏、把利氏及思樂州刺史拓拔乞梅等皆入朝,宜定州刺史折磨布落、芳池州野利部並徙綏、延州。”在這場戰役中,郭子儀實際上掌握的各地雜牌軍隊只有一萬餘兵馬,但他首先指揮新組建的軍隊掃清了薄弱的吐蕃外圍聯盟各部,以一系列的小勝利鼓舞起將士們的高昂士氣,之後利用自己的威信,與回紇和好結為聯盟,之後率軍出擊五倍於己的吐蕃軍隊,“在靈武台(今寧夏靈武)西原大破吐蕃,斬首五萬,生擒上萬人,解救了吐蕃所虜掠的士、女四千餘人,繳獲的牛羊駝馬,三百里內接連不斷。”這是唐朝中後期歷史上,唐軍以寡勝眾的著名戰例。
後來,党項族把利氏部落被大唐朝廷遷居於定州一帶,其族人在逐漸融入漢族的過程中,大多改為漢字單姓把氏,世代相傳至今。

歷史名人

把利歩利:唐代人,曾為諾州刺史,吐蕃進犯時叛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