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轉移一般均衡論

技術轉移一般均衡論,經濟學中運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以產品生命周期為基礎,考察國際技術創新和轉讓對資源配置和世界收入分配影響的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轉移一般均衡論
  • 類型:經濟學術語
提出,觀點,

提出

由美國經濟學家P.克魯格曼於1979年在其所著《創新、技術轉移和世界收入分配模型》一文中提出。

觀點

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
①已開發國家的創新產品往往含有較高的價值,因而勞動力的工資包含著技術創新的壟斷收入,工資水平較高。但如果技術創新減速或技術轉讓進程加速,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工資差距就會趨於縮小。已開發國家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和適時轉移舊技術,才能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地位和實際收入水平。
②當創新產品演化為成熟產品並轉移到開發中國家生產時,世界市場對成熟產品和勞動力的需求發生相對變化,其結果是,已開發國家的工資水平下降,開發中國家則因獲得轉讓技術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進而改善了收入和福利水平。
③技術創新與轉讓將持續進行下去,已開發國家新的技術創新會不斷增加產品種類,進一步提高世界勞動生產率,而新的技術轉讓則會進一步擴大開發中國家生產和消費的產品種類。技術創新和轉讓的不斷進行,引起世界收入分配格局發生變化,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福利均將有所改善,但兩者的相對工資仍保持不變,貿易格局也延續不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仍然分别致力於生產和出口創新產品和成熟產品。同時,技術創新和轉讓活動將引起資本流動,導致世界生產要素再配置。
當一國發生技術創新時,由於新產品誕生提高了需求,導致新產品價格提高,資本邊際生產率也相應提高,會吸引資本流入;技術轉讓則使資本邊際產出下降,因而驅使資本流出。於是,資本流動表現為技術轉移的函式,技術轉移引致的資本運動使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內重新得到更有效和更合理的配置,它使現有數量的新產品在較低的資源成本下生產,從而使世界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動。這樣,各國要素市場都將達到一種新的均衡狀態。由此可見,技術轉移的一般均衡論不僅考察技術創新、轉讓與世界資源再配置和收入再分配之間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作了一般均衡與福利效應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