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範式轉移
- 類型:經濟術語
條件
- 1.技術“自然極限”與技術範式的轉移
技術的自然極限是指任何技術的存在都是有限度的。Foster通過對技術績效與積累性投入的變化關係總結的S形技術曲線詳細說明了技術的“自然極限”(如圖1)。Foster認為,在技術演進的初期,技術的績效水平是較低的,但是,在隨著投入的增加,技術的績效水平將獲得快速提高,當研發投入達到“拐點”時,技術績效的提高幅度最大,而在當研發投入繼續增加,超過了技術的最大績效時,技術的績效開始降低,其投入出現收益遞減的現象,隨即技術開始接近其“自然極限”,再也不會有新的突破(Foster,1996)。當然,技術的“自然極限”是受多因素影響的。但是,現有技術是遲早被新技術所替代的。因為,在當技術的投入出現收益遞減時,研究者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可替代性技術上去,企業就會實現新的競爭戰略(Christensen,1997)。可見,技術的術的“自然極限”增大了技術範式轉移的可能。
- 1.破壞性技術與技術範式轉移
破壞性技術是指一項技術在起步時脫離市場主流,然後通過長時間的功能改善侵入主流市場(Christensen,1992)。破壞性技術能夠帶來產業結構和競爭的革命性變化,會導致現有企業的衰落(蘇啟林,2006。從技術的S形曲線開端可以看出,技術的發展是緩慢的。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技術發展初期的功能績效低;二是現有企業往往不了解新技術,不願為其新技術投資,他們更多的是一味聽從顧客的反映(Christensen,1992)。而在S形曲線“拐點”處,新技術的功能績效明顯提高,此時市場需求就會增加。到了此時,掌握新技術商業化知識的如果是新企業而不是原有的企業,新企業將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伴隨著新企業成長的供應商和經銷商網路也會成長(Christensen,1992)。由此,在新的產業競爭環境下,新企業將取代原有企業,最終,整個產業隨著新技術的廣泛套用而出現革命性改變。
- 2.技術範式轉移與企業價值的實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