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研究是本書的重點,以包含人力資本的內生經濟成長模型為基礎,通過在國內資本中引入FDI,通過在技術進步中引入技術差距與技術外溢的非線性關係,最終以模型的形式建立了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的之間聯繫並進行經驗分析。認識技術差距水平的條件下,提出中國在招商引資、技術引進、人力資本投資、技術獲取型對外投資、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實踐活動中的政策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研究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223頁
- 開本:32
-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 作者:余昌龍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414172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研究》編著者余昌龍。
對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研究是本書的重點,以包含人力資本的內生經濟成長模型為基礎,通過在國內資本中引入FDI,通過在技術進步中引入技術差距與技術外溢的非線性關係,最終以模型的形式建立了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的之間聯繫並進行經驗分析。認識技術差距水平的條件下,提出中國在招商引資、技術引進、人力資本投資、技術獲取型對外投資、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實踐活動中的政策建議。
對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研究是本書的重點,以包含人力資本的內生經濟成長模型為基礎,通過在國內資本中引入FDI,通過在技術進步中引入技術差距與技術外溢的非線性關係,最終以模型的形式建立了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的之間聯繫並進行經驗分析。認識技術差距水平的條件下,提出中國在招商引資、技術引進、人力資本投資、技術獲取型對外投資、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實踐活動中的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男,1980年2月出生,福建武平人。2009年12月畢業於湖南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進步與貿易發展等。近幾年來,已在《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態》《統計與決策》《國際貿易問題》等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先後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課題1項、廳級重點課題1項,主研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與有限研究目標
1.3 研究綜述
1.4 研究思路、框架與章節編排
1.5 研究創新、不足與後續研究方向
第2章 技術差距的含義及特性
2.1 技術差距的含義、指標比較及其測度
2.2 技術差距的“雙刃性”
2.3 技術差距的動態收斂性
2.4 技術差距的區域差異性與技術適宜度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技術差距收斂速度、大小與技術阻斷破除策略
3.1 技術差距動態收斂的核密度分布測度
3.2 技術外溢指標量化的可能性分析
3.3 不同技術外溢渠道與實現技術差距最快收斂的途徑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技術差距收斂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內在聯繫
4.1 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失衡問題與效果分析
4.2 技術差距與資本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轉變效果
4.3 適宜技術、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動態聯繫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的非線性關係理論與實證
5.1 基本假定與模型設定
5.2 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與經濟意義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中國技術差距與生產率的省際面板門限模型估計
6.1 文獻回顧與本章問題的提出
6.2 基本假定與模型設定
6.3 中國省際平衡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中國技術差距的俱樂部收斂研究
7.1 技術差距與技術進步的俱樂部收斂分析
7.2 區域技術差距與生產率的面板門限模型估計
7.3 南部沿海地區技術差距核密度估計及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技術差距與技術進步非線性關係的門限分組回歸——基於刀切法的特例研究
8.1 基於回歸法的全要素生產率測算
8.2 非線性關係門檻模型的構建與控制變數設定
8.3 非線性關係門檻模型的測算結果與經濟意義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政策建議
9.1 實施區域與產業導向政策,鼓勵區域間技術轉移
9.2 跨越技術外溢門檻,實施適宜技術戰略
9.3 保持技術外溢渠道暢通,努力提升技術吸收能力
9.4 鼓勵技術獲取型對外投資,控制全球產業鏈
9.5 加大研究和開發投資力度,部分實現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
9.6 深化產品內分工,增強區域經濟管理能力
9.7 實現制度成本最小化,加強對企業的
支持與指導
參考文獻
後記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意義與有限研究目標
1.3 研究綜述
1.4 研究思路、框架與章節編排
1.5 研究創新、不足與後續研究方向
第2章 技術差距的含義及特性
2.1 技術差距的含義、指標比較及其測度
2.2 技術差距的“雙刃性”
2.3 技術差距的動態收斂性
2.4 技術差距的區域差異性與技術適宜度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技術差距收斂速度、大小與技術阻斷破除策略
3.1 技術差距動態收斂的核密度分布測度
3.2 技術外溢指標量化的可能性分析
3.3 不同技術外溢渠道與實現技術差距最快收斂的途徑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技術差距收斂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內在聯繫
4.1 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失衡問題與效果分析
4.2 技術差距與資本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轉變效果
4.3 適宜技術、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動態聯繫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技術差距與經濟成長的非線性關係理論與實證
5.1 基本假定與模型設定
5.2 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與經濟意義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中國技術差距與生產率的省際面板門限模型估計
6.1 文獻回顧與本章問題的提出
6.2 基本假定與模型設定
6.3 中國省際平衡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中國技術差距的俱樂部收斂研究
7.1 技術差距與技術進步的俱樂部收斂分析
7.2 區域技術差距與生產率的面板門限模型估計
7.3 南部沿海地區技術差距核密度估計及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技術差距與技術進步非線性關係的門限分組回歸——基於刀切法的特例研究
8.1 基於回歸法的全要素生產率測算
8.2 非線性關係門檻模型的構建與控制變數設定
8.3 非線性關係門檻模型的測算結果與經濟意義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政策建議
9.1 實施區域與產業導向政策,鼓勵區域間技術轉移
9.2 跨越技術外溢門檻,實施適宜技術戰略
9.3 保持技術外溢渠道暢通,努力提升技術吸收能力
9.4 鼓勵技術獲取型對外投資,控制全球產業鏈
9.5 加大研究和開發投資力度,部分實現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
9.6 深化產品內分工,增強區域經濟管理能力
9.7 實現制度成本最小化,加強對企業的
支持與指導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