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滿,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分支,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主治胃痛,嘔吐,腹脹,納呆,吞酸,腸鳴,泄瀉等。直刺0.8—1寸。
基本介紹
- 出處: 《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 功能: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 操作: 直刺0.8-1寸
- 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等
- 主要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
名稱釋義
承,受也。滿,滿盛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滿溢而行。本穴物質為不容傳來的地部經水,因為本穴處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經水為囤積之狀,又因本穴肉陷也淺,經水一注即滿,故名。
功能作用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深層為腹橫肌;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分布;當第七肋間神經分支處。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脹。
操作
直刺0.8—1寸。
臨床運用
胃痛
1、主穴:中脘、內關、足三里、承滿。
2、配穴: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飲食停滯者,配梁門、下脘;肝氣犯胃者,配太沖、期門;氣滯血瘀者,配膈俞、三陰交;脾胃虛寒者,配脾俞、胃俞、關元;胃陰不足者,配三陰交、內庭。
3、方解:中脘為胃之募穴,腑之所會,可以健運中州,調理氣機;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內腑”,可疏通胃氣,導滯止痛;內關寬胸解郁,行氣止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功效
消食導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