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月刊

《承天月刊》1939年4月創刊於浙江紹興,月刊,初由承天中學學生自治會出版股編印,後改由承天中學校刊社編印,蔣屏風、屠長芳擔任編輯顧問一職。該刊旨在加強精神上之抗日情緒,與增進諸同學研究學術文藝興趣,主要內容為抗戰論文、科學常識、文藝創作、校聞等。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39年第1-4期,以及第2卷第1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承天月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9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
《承天月刊》創刊於抗戰時期,是一份宣傳抗戰輿論和刊登抗戰文藝的校園刊物。該刊並無具體的欄目劃分,每期篇幅在43-46頁左右,每期刊登6-10篇文章。具體內容可分三類:一是抗戰輿論,主要從精神上影響青年學生的思想。載文有《最後勝利與精神動員》和《國民精神總動員聲中紹興民眾應有的認識》,兩篇文章都較為重視精神動員的意義,在充分貫徹實施黨的“國民精神總動員”政策下,通過報刊媒介間接影響青年學生的思想。文章中多次分析我國抗戰博弈過程中兩方的實力,在日本失道寡助、我國得道多助的背景下,還需要青年學生的共同努力。二是抗戰文藝,涉及題材有小說、散文、短論、詩歌、戲劇等,還刊登了譯詩。這些抗戰文藝作品謳歌抗戰將士和女性的英勇行徑、抨擊抗戰帶來的悲楚與傷痛、弘揚中華兒女不卑不亢、不貪生怕死的優良品德,保留了較多的抗戰文學作品,代表作品有《牡丹嶺》、《炮聲中的夢》、《中華女兒》等。三是校聞,報導承天中學一個月來的校園動態,例如擬定勞作教育計畫、表揚學生拾金不昧、第一次月考即將舉行、慰勞出征軍人家屬等,反映該校的發展歷史。
《承天月刊》誕生於炮火的衝擊之下,擔負著抗戰救國的使命。該刊通過報刊輿論保存了較多的抗戰文學作品,對於這一時期的抗戰文藝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參考史料。同時該刊也刊登了不少這一時期的抗戰史實,不論是我方的軍事策略還是敵方的軍事野心和戰爭實力,都有較為詳盡的描述,對於抗戰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