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日常生活:當代民俗學的學術轉向與知識生產

找回日常生活:當代民俗學的學術轉向與知識生產

《找回日常生活:當代民俗學的學術轉向與知識生產》是一本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向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找回日常生活:當代民俗學的學術轉向與知識生產
  • 作者李向振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27142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所關注的是當代中國民俗學研究的日常生活轉向與知識生產問題,主要從三個層面展開:一是立足民俗學學術史和當前學科危機討論日常生活轉向的必要性;二是作為方法的日常生活如何促進民俗學知識生產以及如何運用於具體研究;三是討論民俗學日常生活轉向所關注的具體領域及相關學術概念的凝成與反思。

圖書目錄

引言 當代民俗學的日常生活與實踐理論轉向
第一章 社會轉型與當代民俗學的知識生產危機
一 民俗學學科危機的表述
二 “民俗的終結”是民俗學的學科危機嗎?
三 知識生產與民俗學學科危機的本質
四 當代民俗學及其知識生產的可能性
小結
第二章 從民俗事象到生活實踐:當代民俗學的範式轉換
一 先天不足:作為業餘愛好的民俗研究
二 後天遲緩:中國民俗學的百年沉浮
三 實踐民俗學:新時期中國民俗學理論轉向的探索
小結
第三章 面向“民眾的知識”和知識生產的當代民俗學
一 “民眾的知識”:一個統攝性概念的嘗試
二 民俗學的使命: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
三 從描述到解釋:民俗學的知識生產
小結
第四章 日常生活研究:當代民俗學貼近現實社會的可能性
一 “日常生活”的發現及其村落表達
二 “泛語境化”反思與日常生活整體研究
三 日常敘事分析:一個研究的策略
小結
第五章 民俗與日常:當代民俗學的研究領域
一 日常時間與民俗文化
二 日常空間與民俗文化
三 生命日常與民俗文化
小結
第六章 重回敘事傳統:當代民俗學的研究進路
一 民俗學的敘事傳統與傳統敘事研究
二 生活轉向:當代民俗學與民俗學的當下視野
三 通過敘事:從事象到生活的雙重還原
四 製作敘事:講述與書寫生活故事
五 民俗學的主體:講故事的人和寫故事的人
小結
第七章 通過民俗:理解日常生活作為目的
一 從“研究民俗”到“通過民俗”進行研究
二 文本與時間:民俗學的想像力
三 現代性的迷思:民俗學將何處安身?
四 從生活到意義的擺渡者:回歸日常的民俗學
小結
第八章 理解日常生活:現代民俗學的幾個關鍵字
一 現代民俗學:轉向還是回歸?
二 傳統:現代性的社會鏡像
三 城市化:現代性的特徵
四 網際網路技術:現代性的載體
五 全球化:現代性的擴張
六 日常生活: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寓所
小結
第九章 勞作模式:本土語彙概念化及其學術潛力
一 “勞作模式”的提出及其內涵
二 身體性與地域性:勞作模式的基本特質
三 “地方感”的構建:勞作模式對地域認同的影響
四 勞作模式與村落日常生活的關聯
小結
附錄一 把生活變成文字:作為知識生產方式的田野作業
一 反思田野作業
二 田野是一種學術建構
三 田野作業的兩個階段:交流與書寫
四 研究者的雙重身份:作者與寫作者
五 社會學的想像力與田野民族志書寫
小結
附錄二 在社會史研究中發現“時間”——評王加華《被結構的時間》
一 時間是什麼?——關於時間的類型學分析
二 傳統社會農事節律與時間的“結構化”
三 現代人如何“失去”了時間
四 時間的“被發現”與民俗研究的可能性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李向振,博士,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間信仰、村落生活、民俗學等。在《民俗研究》《文化遺產》《民族藝術》等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與人合編著《中國民俗文化志·北京通州卷》等五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