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探索了批判性思維與語文學習的關係,討論了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能做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的、反思性思維,旨在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系統性思維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將閱讀和體驗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找到其中嚴密而深刻的聯繫,形成網路狀的知識結構。具體到語文學習層面,學生主體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對課堂中接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反思和質疑,對所接觸到的陳舊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語文”知識和相關的“非語文”知識加以篩選和整理,批判地吸收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審視、考察和吸納課堂中和書本上來不及呈現的、自身需要的新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批判性思維與中學語文學習
- 作者:歐陽林
- ISBN:978-7-300-23670-4
- 定價:¥36.00
- 出版時間:2017-01-15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
主要內容
作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的、反思性思維,旨在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系統性思維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將閱讀和體驗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找到其中嚴密而深刻的聯繫,形成網路狀的知識結構。具體到語文學習層面,學生主體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對課堂中接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反思和質疑,對所接觸到的陳舊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語文”知識和相關的“非語文”知識加以篩選和整理,批判地吸收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審視、考察和吸納課堂中和書本上來不及呈現的、自身需要的新知識。
2012年起,作者嘗試將批判性思維滲透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努力將其中國化、中學化、語文化,並遴選了來自社會生活,來自學生的作文的案例。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教學,逐步獲得了一些批判性思維教學方面的經驗。本書既是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語文教學的範本,又是一部探索之作。
作者簡介
十年前開始思維教學研究,《中國教師報》兩次報導了研究情況,在北京、四川等地做多場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講座。
章節目錄
一、批判性思維的案例
二、批判性思維的定義
三、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
第二章 澄清概念
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二、概念使用的誤區
三、澄清概念的策略
第三章 演繹推理
一、什麼是演繹推理
二、演繹推理的誤區
三、演繹推理的運用
第四章 因果推理
一、什麼是因果推理
二、因果推理的誤區
三、因果推理的運用
第五章 歸納推理
一、什麼是歸納推理
二、歸納推理的誤區
三、歸納推理運用的策略
第六章 類比推理
一、什麼是類比推理
二、類比推理的誤區
三、類比推理運用的策略
第七章 隱含的假設
一、什麼是隱含的假設
二、挖掘隱含假設的作用
三、補充和評估隱含的前提
第八章 溯因推理
一、什麼是溯因推理
二、溯因推理的誤區
三、溯因推理的運用
第九章 圖爾明論證模型
一、什麼是圖爾明論證模型
二、圖爾明論證模型的運用
三、正反正論證結構
四、正反正論證誤區
第十章反駁與立論
一、反駁的目的
二、反駁的策略
三、反駁、立論的綜合運用
四、批駁的誤區
五、駁還是不駁
第十一章 批判性思維閱讀教學案例247
一、《六國論》案例分析
二、《季氏將伐顓臾》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批判性思維寫作教學案例
一、隱含觀點型材料作文
二、對立觀點型材料作文
三、辯證觀點型材料作文
參考文獻306
後記
精彩片斷
我作文教的好,是因為套路深?
2008年高考送考時,一個家長看到我說,歐陽老師講作文很有一套的。聽到這話,我突然有一種不太好的感覺,因為那時講作文確實有套路,可是這種套路真的不是寫文章的正常方法。比如,議論文一般要有三個分論點,分論點有並列式、遞進式、正反對照式,每個分論點後面要有事例,有分析。記敘文要運用細節描寫,要有情節的波瀾等等。這些做法都是給學生一個作文的框框,然後讓學生往裡面填文字。我自己都已經有些厭煩了,當聽到這樣的恭維時,真的有些不自在。我甚至覺得是不是在說反話。
在這之後的教學中,我開始新的嘗試,想把思維引入到作文教學中來。最初能想到的是辯證思維。於是很花了一番功夫學習辯證法,比如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等等。將這些原理生硬地搬到寫作教學中去,學生常常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面對學生的問題,運用這些理論也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這樣做了將近一年,發現根本行不通。
再後來開始嘗試運用邏輯思維方法來指導寫作教學,比如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但這種嚴密的邏輯推理形式很難在寫作中運用,依然沒有找到出路。邏輯學在幾十年前曾進入到語文課程中來,但後來還是分離了。語文界這么多傑出的人做過試驗都沒能成功,我又能做出什麼呢?
從辯證思維走向批判思維的起點
2012年7月,我帶校辯論隊參加全國首屆“東吳杯”辯論賽,在決賽中輸給了上海的市東中學代表隊。通過這場比賽,我有點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辯論。後來又帶隊去吉隆坡參加“精英杯”亞洲中學生華語辯論公開賽、北京大學中學生國際辯論邀請賽,以及在台北舉辦的“海峽兩岸杯”辯論賽,對批判性思維在辯論中的意義和價值逐漸有了深入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辯論為我打開了一個視窗,讓我看到語文與社會生活可以建立一種密切的聯繫。許多辯題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如:“大學(本科)專業的選擇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還是應該以興趣為導向?”“外來文化的湧入有(不)利於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加強管理(教育)是解決市民不遵守公共秩序問題的關鍵”。“科技促進(阻礙)人的全面發展”,等等。辯論讓學生用理性的方式思考這些社會問題,提升了思維能力。
在指導辯論的過程中,接受了一些辯論培訓,漸漸知道辯論中用到的是批判性思維,買了董毓老師的《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自學。後來成功申報了江蘇省規劃辦十二五專項課題《語文批判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和實踐漸漸走上了正軌。
批判地認識語文到底是什麼?
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不斷深入,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甚至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語文教育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常常讓人迷惑。除了應試的分數之外,我們還能給學生什麼?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說: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已經支離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很難拼接形成學生聽說讀寫一生有用的語文能力。
教學中會有這樣一種悖論:老師對閱讀理解抓得越緊,對課堂作文訓得越勤,學生對語文課越不感興趣甚至於越糊塗越抵制。
教學中我們也非常熟悉這樣的情況:一篇文章教了幾十年,也沒有弄清楚這篇文章到底該教什麼,應該怎么教;我們會評判學生的作文,可以指出作文邏輯不清,思維混亂,認識問題片面狹隘,思維膚淺,觀點幼稚等等,但是怎樣解決上述問題,常常拿不出讓學生滿意的做法。
我們常說學生不會思考,為什麼不會思考?
因為我們沒有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這種思維方法,很少有學生會自動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但很重要的批判性思維我們不教,不會教,甚至將本應是邏輯思維的知識教成了其他的錯誤的東西。葉黎明博士在《寫作教學內容新論》一書中指出:“談論證,只講具體層面的論證技巧,而忽視了更高層面的邏輯思維方式--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這也是導致學生所寫的議論文普遍缺乏邏輯力量、並且傾向於散文化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什麼時候教給學生這種思維方法呢?如果在寫作教學時不教,閱讀教學時也不教,學生又到哪裡去學呢?而這種思維方法既是寫好文章的關鍵,對閱讀也具有重要意義。
我有一個學生語文成績很好,她要出國,參加SAT考試。剛開始做閱讀題時做一題錯一題,因為她按照我們教的思維去做。這種思維常常讓我們對文本過度解讀,缺少依據的解讀,所以我們的閱讀題作者本人可以不會做,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高三老師也不敢不看答案就去講評試卷。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將批判性思維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來,教我學會思考,學會辨別,慢慢對語文教學有了一種全新的理解,上面的諸多問題和矛盾都可以找到一種新的思路重新認識。議論文寫作教學可以不再只是空洞地告訴學生要觀點鮮明準確,論據要充實,可以教學生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論證,怎樣算是好的論證等等。
批判性思維是怎樣教會我們思考的
普通人對事務的觀察往往停留在局部碎片化的環節上,對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關係相當模糊,因而對事務整體的觀察相當模糊和片面。
普通的思維方式依賴經驗的作用,受限於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的限制,很難從經驗中提取總結出一般性的原理,因而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桎梏之中,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適用,帶有很強的局限性。
批判性思維者懂得利用系統工程的思維方式,把他所觀察接觸的事務分析拆解成一個個小的環節,研究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以及所有環節對整體的影響;然後利用他對環節的研究,達到自己的構想的目的。
批判性思維與語文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要看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能做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
從方法論看,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系統性思維策略,幫助學生建構思維系統。批判性思維指導下的教學教授的是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是反映閱讀和寫作活動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步驟,教給學生的是動態的步驟、過程、方法、策略,幫助學生構建閱讀和寫作的思維框架。有了這個框架,思維才能清晰、流暢、符合邏輯、自動有序的運行,學生能知道思考的方向與步驟,遇到障礙才易突破。批判性思維指導下的閱讀和寫作,將閱讀和體驗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將信息建立起密切而深刻的聯繫,形成網路狀的知識結構。
從認識論角度看,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和意義。語文知識,尤其是現代公民需要的語文知識,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是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基礎。這種知識獲得的方式,一是直接習得、接受的,通過記憶掌握的;二是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無限豐富的多元世界中主動地建構,即學生主體運用批判性思維對課堂中接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反思和質疑,對所接觸到的陳舊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語文”知識和相關的“非語文”知識加以篩選和整理,批判地吸收,主動建構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並且在此基礎上,不斷審視、考察和吸納課堂中和書本上來不及呈現的、自身需要的新知識。經過批判性思維後的語文知識才是可靠的;以批判性思維對閱讀和體驗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將信息建立起密切而深刻的聯繫,形成網路狀的知識結構,才是具備意義和有效的。
從價值論看,批判性思維培養學術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個民族理論思維水平的高低,一個民族對人類所作貢獻的大小,歸根到底都是由這個民族為人類社會所奉獻的學術理論精品決定的,而學術精品的產生最深厚的基礎在於高度的學術精神。學術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勇於探索、追求真理,這是科學技術與生俱來的稟性,也是學術精神的實質。
批判性思維強調質疑和反思,可以使我們在獲取知識和追求真理時始終保持警惕,並能及時地剔除假知識。批判和創新是一對孿生兄弟,創新往往建立在對既有思想或事物進行批判的基礎之上。批判性思維中的邏輯能夠為創新提供思維方法,拓展思維空間,暢通思維渠道,提高思維效率。
總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能讓學生真正親自體驗到異常豐富而真實的學習生活的世界,真正關注“人”本身,關注於學生的自身發展、自身需求,促進學生的多樣化自我發展和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對培養健全人格和理性精神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它可以促進中國教育及其考試提升境界:不僅使每位學生趨近傳統意義上專業領域的“成才”,更應獲得和諧完整內涵的“成人”,不僅要使之完成生物學意義上的“成人”,更要達成凸顯個人特殊本質規定的“成己”!
孩子太小,批判性思維不可教?
有人認為,在中國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水平不夠,批判性思維不可教。事實上,20世紀以來,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熱點。30年代,杜威的實用主義就強調以反思為主的批判思維;60年代,美國大中國小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提出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批判性思維技巧,更要把批判性思維作為影響學生人格的一個重要因素;7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焦點;8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
歐美的母語課程充分體現了對批判性思維的重視,一是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批判性思維培養要求;二是課標、教材和教學中體現批判性思維知識,充分吸收和運用了研究界關於批判性思維的知識的成果,如課程標準中一些關於閱讀目標的表述,清楚的顯示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以及怎樣做;三是教學中滲透批判性思維培養;四是批判性思維成為考試的重要內容,如美國最新的大學入學考試SAT《學術潛能》作文試題中,獲得滿分6分的標準之一是有效而富有洞察力的發展作者自己的觀點,表現出傑出的批判性思維,清晰地使用恰當的事例、推理以及其他證據證明自己的立場。
不僅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在教育的各個階段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總體來看,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越來越認識到提高國民的批判思維素質與人的思維成長與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中國,批判性思維不是不能教。
批判性思維,並不是到大學才合適教,恰恰相反,越早教越好。等到了大學,學生的思維已基本定型,想要改變已相當困難。批判性思維需要從小培養。中小學生並不是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基礎和能力,恰恰是因為我們長期進行的是灌輸式教育,目的是將學生“塑造”成某種需要的“產品”,從而扼殺了學生一些與生俱來可以自然發展的思維能力,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
認為批判性思維不可教,那是因為對批判性思維不了解。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教學也應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兩種常用的教學形式,分別是批判性思維通識教學、學科滲透式教學。
批判性思維教學是獨立於語文教材教學的課程教學,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批判性思維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型,其特點是案例教學法。
學科滲透式教學是指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組織閱讀和寫作教學,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閱讀教學根據文本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三種形式:一是典型的論述類文本教學,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其論證思路,同時學習文本中包含的批判性思維知識;二是非典型性文本教學,包括文學作品和散文,運用批判性思維對文本進行解讀;三是整本書的批判性閱讀教學。
此外,辯論也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非常好的形式。
要解決批判性思維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問題,首先得解決批判性思維哪些知識適合在中學教的問題以及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對中學生而言,不適合進行全面和專業的批判性思維訓練,應該選擇適合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運用的案例應該是中學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常見案例。但現在我們見到的批判性思維的書都是翻譯國外的,書中的案例也都是國外的。由於文化的差異,中國的學生一般不太容易理解,不適用於國內的教學。
我從2012年起嘗試將批判性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努力將批判性思維中國化、中學化、語文化。四年以來,通過不斷地學習,反覆地實踐和修改,嘗試建構了語文學科的批判性思維知識體系,形成了現在這部書稿。這本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引導中學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批判性思維;通過邏輯謬誤的分析,讓學生明白思維中的誤區,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書中大量的案例來自社會生活,來自學生的作文,更接近學生的實際,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