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校歌

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校歌

《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校歌》是扶綏中學校歌,作於1938年-1941年間,作詞為民國時期劉以彰(1870-1956),作曲不詳。校歌全詞僅八十六個字,卻包含了扶綏中學的地理環境、歷史、理念等眾多要素,重點表現扶中的歷史滄桑以及代代扶中人奮鬥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勉勵學子發揚勤誠公勇的校訓精神,勤學報國。歌詞詞旨雋永,涵義深刻,歌曲情感充沛,樸實無華,不事張揚,卻顯張力,頗具民國風範,無論從思想性還是從藝術性等方面來欣賞,都是一首難得的好校歌。

歌曲賞析,歌曲歌詞,

歌曲賞析

扶綏中學坐落在悠悠左江水畔、巍巍筆架山下,這裡寧靜清馨,是求學育才的理想之地。“化時雨,坐春風,足濯瀅洄之字水,背靠巍峨筆架山。”歌詞開頭指出春風化雨般良好的教育環境就在這碧水青山之處,作者寥寥數詞,精簡洗鍊地描繪了扶綏中學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特徵。左江(古代今南水)是發源於越南與廣西交界處枯隆山之水,蜿蜒曲折如“之”字形;筆架山是徐霞客曾“三誤三返”的“石山最勝”之山。水之靈秀,山之偉岸匯集於此處,涵養師生仁者之胸懷,智者之慧思,扶綏中學師生何其幸運!
“本校成立抗戰周年當中,孔圍陳蔡不忘吟誦。多難興邦,道遠任重,三縣學生到此地,研究學問日後大有功。”此段歌詞講述的是扶綏中學悠久綿長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誕生於1938年4月(民國二十七年),其時,日寇入侵,烽火連天,國難當頭。學校艱難建校,幾經曲折,八易其名,數度遷址,師生亦參加到抗日的洪流當中。多難興邦,抗日戰爭的災難淬鍊了中華兒女的血氣精魂,激勵中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走向勝利;磨難興校,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扶南、同正、綏淥三縣學生來到此地更以抗日救國、振興中華為己任,努力發憤學習。這正如“孔圍陳蔡不忘吟誦”(《莊子·山木》):孔子被圍困於陳國、蔡國之間,雖於“七日不火食”的生死困厄環境,仍不改弦歌鼓琴之樂,照樣讀書講學,終成“窮亦樂,通亦樂”的得道者。厚重的歷史文化,必勝的信念,乃扶中底氣之所存,亦八十三載血脈之所在,激勵著一代代扶中人百折不撓,繼往開來。
“今日桃李芬芳,他日國家棟樑,莫等閒,莫放鬆,校訓煌煌,勤誠公勇。”意指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這片熱土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展望未來,學校必將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國家棟樑之才,莘莘學子莫等閒,莫放鬆,莫忘“勤誠公勇”校訓,勤學報國,立志成才!
整首歌曲給人積極向上,激勵人心的力量,扶中人每每詠唱校歌,必心情澎湃,鬥志昂揚,她更成為扶中人的至愛,令扶中人引以為榮,終生難忘。
《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校歌》不只是一串音符,她是扶中信仰的堅守,是扶中精神的集中體現,承載著扶中文化、歷史、情感,她是扶中人明責、勵志、奮進。當前,扶綏中學發展日新月異,蹄疾步穩,正邁著雄健的步伐向建設桂西南名校的目標奮勇前進,一代代扶中人正高唱著校歌去迎接新征程中的挑戰,在煌煌校訓的鼓舞下,奔赴祖國四面八方,建功立業,譜寫更加輝煌壯麗的時代篇章!

歌曲歌詞

化時雨,坐春風,足灌漆潤之字水,背靠巍峨筆架峰,本校成立抗戰周年當中,孔圍陳蔡不忘吟誦,多難興邦道遠任重,三縣學生到此地,研究學問日後有大功,今日桃李芬芳,他日國家棟樑,莫等閒,莫放鬆!校訓煌煌,勤誠公勇!公勇!
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校歌
扶同綏三縣聯立國民中學校歌(扶綏中學校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