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扯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鄉村人口:2240人
- 農業人口:224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村務公開,發展重點,特色產業,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1.834平方公里,海拔118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81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011畝,人均耕地1.34畝,林地6567畝。全村經濟總收入19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75.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玉米、生豬養殖、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11畝 ,有地3011畝 ,人均耕地1.34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5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35畝,其中養殖面積4畝;草地15畝。
基礎設施
截止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 通電視、通電話五通 ,無路燈。全村有541戶飲用井水,有54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12戶通電, 擁有電視機農戶27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戶(分別占總數的5.1%和5.2%)。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 ;進村道路為土路面 ;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2公里, 無集貿市場 。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輛,機車9輛。到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52口; 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石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9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萬元 ;畜牧業收入72.1萬元;林業收入3.1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6萬元 ;工資性收入16.1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775.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玉米、生豬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0人 ,在省內務工110人,到省外務工6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1戶,共鄉村人口2240人,其中男性1180人,女性1060人。其中農業人口2240人,勞動力84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131人, 苗族68人,其他民族41人。到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00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1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7.5公里。 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5戶,占農戶總數的1.2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61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310人,距離鐘鳴鄉中學8公里。
人文地理
該村現有農戶541戶,共鄉村人口2240人,其中男性1180人,女性1060人。其中農業人口2240人,勞動力84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131人, 苗族68人,其他民族4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91.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交通不便,文化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大多數農戶飲水困難,缺乏資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力爭轉移大量民工外出務工,以點帶面發展蠶桑養殖和大量種植核桃、魔芋等產業,全村計畫科學飼養出欄肥豬戶均1-2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09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玉米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