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學說,對象是軟體動物中只有腹足綱體制是不對稱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扭轉學說
- 外文名:theory of torsion
- 對象:軟體動物中只有腹足綱
- 狀態:得到廣泛認同
從古生物學得知,寒武紀(約5億年前)的腹足類化石是左右對稱的,也就是它們的祖先的體制是對稱的,而經過數億年的進化,腹足類從已對稱的體制演變成了現在的不對稱體制。對此現象用扭轉學說(theory of torsion)來解釋。腹足類的祖先是左右對稱的,背部有一簡單的貝殼,以腹面匍匐爬行。隨著發展體軀增大,為逃避敵害,頭和足部常縮入殼內,貝殼也隨之增大,這樣帶著一個直立的殼爬行十分不便,於是在進化中身體逐漸後傾倒下。這雖解決了前進受阻的問題,但又產生後端外套膜出水口受壓,水流不能暢通的問題,於是迫使其又發生相應的演變,身體扭轉(torsion)逆時針逐漸轉了180*,這樣外套膜出水口轉到了前方。扭轉使內臟器官左右變換了位置,也使一側器官腮,心耳和腎等發育受阻,進而退化消失。原平行的側神經索也扭成“8”字型。扭轉的同時,貝殼也發生捲曲(coil),逐漸由圓錐形變成了螺旋形,雖體積相等但高度降低,從而使運動更加方便。
許多腹足類的幼蟲是面盤幼蟲,其發育也重演了其祖先的進化過程。初孵幼蟲消化道仍是由前到後的直管,在發育過程中經歷了一個扭轉過程,肛門移到了前背面。面盤幼蟲具有了殼,足和內臟等結構。
扭轉學說得到古生物學和早期幼蟲發育的有力支持,因而得到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