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氏兔

托氏兔

托氏兔(學名:Lepus tolai):是哺乳綱、兔科的一種。體形較大,體長36-54厘米,尾長9-11厘米,後足長9-12厘米,耳長10-12厘米,體重平均為2千克。身體背面為黃褐色至赤褐色,腹面白色,耳尖暗褐色,尾的背面為黑褐色,兩側及下面白色。

主要棲息於農田或農田附近溝渠兩岸的低洼地、草甸、田野、樹林、草叢、灌叢及林緣地帶。主要夜間活動。聽覺、視覺都很發達。主要以玉米、豆類、種子、蔬菜、雜草、樹皮、嫩枝及樹苗等為食,對農作物及苗木有危害。草兔終生生活於地面,不掘洞,善於奔跑。幼兔出生即具毛被,能睜眼,不久就能跑。

分布於阿富汗、中國、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物種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物種危害,產生原因,危害程度,防治方法,

物種學史

托氏兔(Lelais tolai)在2005以前作為亞種(草兔內蒙古亞種)和開普野兔(Lepus capensis)都涵蓋在草兔中,也有的分類將它作為亞種歸於歐洲野兔Lepus europaeus)。2005年劃分為獨立物種,成為獨立物種後它的亞種曾經也包括藏兔Lepus tibetanus)。關於托氏兔和藏兔的區分和生物分隔仍然存在困惑,許多資料仍然(錯誤地)繼續將這兩個物種的地理範圍內的野兔稱為草兔(一種延伸到非洲南端的形式)。對該物種的亞種的認識一直很不穩定。一直到2016年才確認為有8個亞種。

形態特徵

托氏兔體形較大,體長40-68厘米,尾長7-15厘米,後足長9-12厘米,耳長10-12厘米,體重1-3.5千克。體背面毛色變化大,由沙黃色至深褐色,通常帶有黑色波紋;也有的背毛呈肉桂色、淺駝色或灰駝色;體側面近腹處為棕黃色;頸部淺土黃色;喉部呈暗土黃色或淡肉桂色;臀部通常較背部為淡,耳尖外側黑色;尾背均有大條黑斑,其餘部分純白;體腹面除喉部外均為純白色;足背面土黃色。尾長占後足長的80%,為中國野兔尾最長的一個種類。上門齒溝極淺,齒內幾無白堊質沉澱頸背部毛呈淺棕色。夏毛顏色略深,白色針毛較冬毛少得多。。
顱骨眶上突前後凹刻均明顯。鼻骨後端稍超過前頜骨後端,前端超出上門齒後緣垂直線。腦盒略比華南兔的寬。顴弧後端與前端約等寬或稍寬於前端。內鼻孔明顯地寬於齶橋前後方向最窄處。聽泡長約為顱長的13.8-14.2%。下頜骨後部上緣較華南兔的傾斜。髁突不如華南兔的發達。乳頭3對。
托氏兔耳中等長,占後足長的83%。有窄的黑尖,向前折明顯超過鼻端。耳朵可以向著它感興趣的方向隨意地靈活轉動。當它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時或者見到一個沒有見過的物體時,就會豎起警惕的雙耳來仔細探聽動靜。相反,如果處在它認為是安全的環境中時,卻會讓耳朵向下垂。此外,它的耳朵還布滿著無數的毛細血管,當它體內的熱量過大時,它的耳朵還可以作為調節體溫的散熱器,豎立時可以散熱,緊貼在脊背上時則可以保溫。
托氏兔的眼睛很大,置於頭的兩側,為其提供了大範圍的視野,可以同時前視、後視、側視和上視,真可謂眼觀六路。但唯一的缺欠是眼睛間的距離太大,要靠左右移動面部才能看清物體,在快速奔跑時,往往來不及轉動面部,所以常常撞牆、撞樹,“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恐怕就取材於此。
體略側扁。前肢短,後肢長,適於跳躍。背毛基部為淺棕灰色,其上為黑色,再上為沙黃色,尖端為黑色,總觀(冬毛)背部為沙黃色,並帶黑色波紋。鼻部與額部毛黑尖較長,故顏色較暗。鼻部兩側、眼周、耳基部毛色淺。耳內側毛稀疏,邊緣較長密,外側前部毛色與額部相同,後部毛色與頸部背方相同。耳尖端有明顯黑棕色斑。
鼻骨較長,其後端顯然比前端寬而平坦。額骨前部略凹,其兩側邊緣稍上斜,後部隆起。眶後突較發達,呈三角形。頂骨微隆起。頂間骨(成體)無明顯界線。齶骨較短。聽泡明顯隆起。顴弓位於眼眶下方,其後端斜向上。上頜門齒2對,前方一對較大,其前面內側有一縱溝,齒根甚長;後方一對較小,呈圓柱形;第一上前臼齒小且短,前方具淺溝;第二至第五上臼齒咀嚼面由2條齒脊組成,最後一個臼齒為細圓柱狀。下頜門齒1對;第一下前臼齒前方有淺溝,其咀嚼面由3條齒脊組成;第二至第五齒的結構同上臼齒,但最後一個下臼齒小得多。

棲息環境

托氏主要棲息於農田或農田附近溝渠兩岸的低洼地、草甸、田野、樹林、草叢、灌叢及林緣地帶。具備藏身的環境,如灌木林,多刺的洋槐幼林、生有小樹的荒灘等等。可以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度。
喜歡棲息於既能瞭望敵害,又不太影響奔逃的地帶。茂密的高草地區和高山陡坡,托氏數量很少,高草妨礙它的瞭望和奔逃,陡坡不利於它的活動。坡度比較平緩的灌木林,具備了山草不茂的生存條件,一遇敵害,有利於潛匿和逃跑,卻不利於敵害追襲,所以洋槐幼林里的托氏很多。
必須是有食物和附近有水源的地區。托氏的食物雖易解決,但豆類農田和蘿蔔、白菜的菜地附近的荒坡,野兔常常很多。水對托氏的影響也很大,尤其在春天和晚秋的枯水季節更甚;哺乳期的母兔,每天也需要飲用大量的水。

生活習性

托氏只有相對固定的棲地。除育仔期有固定的巢穴外,平時過著流浪生活,但遊蕩的範圍一定,不輕易離開所棲息生活的地區。主要夜間活動。聽覺、視覺都很發達。春、夏季節,在茂密的幼林和灌木叢中生活,秋、冬季節,百草凋零,托氏的匿伏處往往是一叢草、一片土疙瘩,或其他認為合適的地方,托氏用前爪挖成淺淺的小穴藏身。這種小穴,長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前端淺平,越往後越深,最後端深約10厘米左右,以簸箕狀,中國河北省的獵人把這種托氏藏身的小坑叫“埯子”。托氏匿伏其中,只將身體下半部藏住,脊背比地平稍高或一致,憑保護色的作用而隱形。受驚逃走或覓食離去,再藏時再挖,有叫也利用舊“埯”藏身。
儘管這些野兔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喝水,但它們不是選擇儘可能的定居在水邊。會試圖避免深雪,所以在山區僅在少雪覆蓋的地帶出現。
這些野兔的飲食習慣與野兔相似。在夏季,他們吃各種草藥,喜歡莎草和穀類作物,很少吃艾草。在秋天,他們轉向樹皮和樹枝。他們有特殊的熱情,會吃印度扁麵條和梳子,因此,當大量繁殖時,它們幾乎可以完全摧毀它們
主要在晚上進食,而在山區則有時在白天或黃昏時進食。在陽光充足時會花上數日沐浴陽光。主要以玉米、豆類、種子、蔬菜、雜草、樹皮、嫩枝及樹苗等為食,對農作物及苗木有危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中國(新疆、山東、陝西、青海、四川、北京、雲南、黑龍江、江蘇、河南、江西、寧夏、安徽、山西、湖南、湖北、貴州、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遼寧)、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繁殖方式

托氏兔每年產2-3窩,早春二月即有懷胎的母兔。孕期一個半月左右,年初月份每胎2-3隻,四、五月每胎4-5隻,六、七月每胎5-7隻,繁殖在九月停止。月份增加,天氣轉暖,食料豐富,產仔數也增加。春夏如果是乾旱季節,幼仔成活率高,秋後托氏的數量巨增;如果雨季來的早,幼兔因潮濕死於疫病的多,秋後數量就不那么多。母兔的懷孕期持續45-48天。

亞種分化

托氏兔(8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托氏兔淺黃色亞種
Lepus tolai aurigineus
Hollister, 1912
2
托氏兔滇北亞種
Lepus tolai buchariensis
Ognev, 1922
3
托氏兔西北亞種
Lepus tolai cheybani
Baloutch, 1978
4
托氏兔川西南亞種
Lepuscinnamomeus
Shamel, 1940
5
托氏兔山西亞種
Lepus tolai filchneri
Matschie, 1907
6
托氏兔內蒙古亞種
Lepus tolai lehmanni
Severtsov, 1873
7
托氏兔河北亞種
Lepus tolai swinhoei
Thomas, 1894
8
托氏兔指名亞種(蒙古兔
Lepus tolai tolai
Pallas, 1778

物種現狀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托氏兔是一種分布廣泛的物種,出現在許多保護區中,數量眾多,沒有已知的廣泛重大威脅。 它分布的範圍很大一部分在中國,該地區已將托氏兔評為最不關心的地區(2016年)。 但是,缺乏關於托氏兔種群的數據,物種數量的增加和隨之而來的棲息地的喪失可能會導致托氏兔的數量下降; 需要進行研究以準確確定該物種的狀況。

物種危害

產生原因

  1. 托氏兔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如食物短缺,尤其是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時,托氏兔會大量啃食林木;
  2. 食物供應發生變化,如大面積、單一營造托氏兔喜食的樹種,托氏兔種群數量也會因食物的充足而迅速上升;
  3. 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多年來整個生態環境惡化,在以往鼠害工程治理中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導致鼠兔共同天敵的數量減少,托氏兔種群失去制約,數量快速增長。托氏兔種群密度早已超過了環境的承受能力,給林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4. 《槍管法》的頒布實施,人為狩獵行為被禁止,為托氏兔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非常有利條件。因此,只有快速控制托氏兔數量,協調天敵與托氏兔間的生態平衡,修復生物鏈關係,是控制而並非消滅托氏兔,以達到有兔不成災的目的。

危害程度

托氏兔在平原農田防護林、經濟林、生態林、低山灌木林、河谷次生林、荒漠灌叢林廣泛發生分布,對平原人工林、退耕還林工程、重點公益林工程危害為嚴重,托氏兔對林木的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樹木根部以上樹幹基部50厘米範圍,托氏兔啃食樹皮,常造成樹幹莖部樹皮呈環剝狀,被剝食的長度在40厘米以上,進而影響樹木養分輸送,造成整株樹木死亡,啃食輕則造成樹勢衰弱處於半死亡狀態。托氏兔危害的季節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節,這一時期雜草枯死,林地內食物缺乏,托氏兔食物的來源就以大量啃食樹皮為主。冬季托氏兔一般在積雪層上或積雪層中啃食樹皮,春季雪融化後林地內雜草尚未發芽時,也是托氏兔啃食樹皮較為嚴重的時期。托氏兔啃食食譜十分廣泛,河谷林、生態林內幾乎所有林木均可啃食,平原人工林的楊柳、榆屬、杏、蘋果、李、桃等以及天山野蘋果、野杏均是被啃食對象,尤其苗圃幼苗被害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塗刷防啃劑
選擇野兔喜食的樹種塗刷防啃劑,此方法適用於新植幼樹和少數珍貴樹種如杏樹、蘋果、桃、側柏和新引進樹種。防啃劑對野兔起驅避作用,而不可滅殺。防啃劑種類很多,分為商品類和自製類。
  1. 商品類防啃劑多指常用的多功能新型防啃劑、PE驅避劑、P-1拒避劑等等,按使用說明用毛刷均勻塗刷樹幹根莖部50-70厘米,塗刷時間在入冬大雪前進行,防啃劑一般有效期為3-5個月。
  2. 自製類防啃劑。方法為石灰加牛糞或動物血,比例為牛糞2份,熟石灰2份,水6份,攪拌均勻,另加少量食鹽,增加粘著力,防啃效果最好。此方法是伊犁河谷農民長期實踐經驗,是很值得推廣的防兔鼠害的措施。塗刷時期在入冬前11月份完成。
樹幹物理保護
用專用防啃網沿樹幹基部捆綁一周,實施阻隔以防被啃食;或用廢舊塑膠袋綁樹幹基部,或用套籠或採用有刺灌木枝條圍裹樹幹等等,方法很多,不拘泥於形式,均可達到防啃護樹的目的。第二年春天,要適時解幫,以免影響樹木生長,尤其是塑膠製品在夏季易使樹幹腐爛,影響樹勢。樹幹人工物理保護措施,方法簡便易操作,可動員廣大農戶利用冬閒實施。
人工捕獵
人工捕獵是在災害嚴重發生區,快速壓低托氏兔密度減輕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人工捕獵涉及《槍管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必須由當地林業主管部門來組織實施,做好槍枝和捕獵審批管理。
  1. 人工捕獵分為人工圍獵、覓蹤追獵、人工伏獵等方法。首先要選定獵區,掌握清楚野兔的密度、習性和活動規律,大雪之後是捕獵最佳時機。
  2. 使用獵具捕獵。獵具有套索、踩夾兩種,選擇獵區野兔覓食地塊,布設獵具,布設時不能踩亂野兔的蹤跡,獵人要在兔徑側方行走,要保持獵具清潔無油漬氣味。鐵絲環套法是一種簡便、經濟、有效的獵具,防治效果可達40-50%,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
農藥塗乾
農藥塗乾是在野兔嚴重危害區,不得以而採取的殺滅野兔的方法。使用化學劑直接塗抹在樹幹根基部,方法同塗刷防啃劑,托氏兔啃食後中毒死亡。此方法易造成二次中毒,給托氏兔天敵帶來巨大威脅,在野兔防治中謹慎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