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喀西饢

托喀西饢

饢在新疆各族民眾飲食結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享有“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的美譽,歷史上伽師人就以在新疆各地打饢謀生著稱。

饢含水分少,可以長期儲存,不容易壞。便於攜帶,適宜新疆乾燥的氣候。用饢坑製作,用料講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喀西饢
  • 分類:特色菜品
  • 原料:麵粉、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 
  • 所屬地區:新疆
饢的起源,製作方法,食用場景,菜品特色,

饢的起源

饢,古代稱“胡餅”、“爐餅”。我國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在他們的詩篇中還描寫過饢。自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這首詩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賈思勰著的《齊民要求》中摘錄了“食經”關於做饢的技術資料,可見饢在我國食譜中由來已久。
卡特力瑪(千層)饢營養豐富,在喀什的歷史悠久,它不僅味道好,而且長時間保存不會變質,是一種理想的“方便餐”。在製作方法上也頗為講究,制饢師傅們下了很大的功夫,技藝以父子、師徒傳承為主。

製作方法

維吾爾族饢的種類和花樣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除了麵粉外,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在做托喀西饢時,不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還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亞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這種饢不僅味道好,而且長時間保存不會變質。
喀什地區的維吾爾族做窩窩饢的技術很高,他們烤出的饢表面光滑,顏色焦黃,且帶有光澤,不僅悅目,而且味道香美,維吾爾族多喜歡吃這種饢。

食用場景

維吾爾人出差、上遠路都帶這種饢,喝點茶水,吃些“托喀西”饢馬上可以充飢,是一種理想的方便餐。

菜品特色

做工精細,厚度約約1厘米,是做工最精細的一種小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