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古說

把現實的事物說成是古已有之,或假借古人名義宣揚自己的思想、推行自己的主張的理論學說。儒家史學思想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古說
  • 定義:儒家史學思想的組成部分
例如,關於黃帝的傳說,紛繁複雜:黃帝被說成是好幾種書的作者,又是幾十種發明的首創者。在《論語》一書中,已出現堯、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聖人,孔子希望統治者舉賢,不直接說統治者應當怎樣,而是說遠古的聖王怎樣舉賢,現今的在位者應當效仿。當然,托古者並非儒門一家。如墨子主張有鬼論,但反對命定論,這本是他自己的獨創,而他卻要托之於遠古聖人,說是古已有之,自古如斯。因此,韓非子尖銳而機智地批判孔墨顯學:“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捨不同,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韓非子·顯學》)可是法家反托古的種種變法理論和措施也未能在中國實現,他們自己反而成了歷史的悲劇人物。秦漢以後的一些改革之舉,往往以托古說作為理論依據。在近代康有為領導的變法維新運動,是托古改制最著名的例子。康有為認為上古茫昧無稽,諸子百家風起雲湧,無不託古改制,孔子也不例外,而儒家經典如《周禮》經過劉歆的偽竄,已非孔學的真面目。康有為“托古改制”的核心理論是今文經學的公羊三世說。他說:“三世為孔子非常大義,托之《春秋》以明之。所傳聞世托據亂,所聞世托昇平,所見世托太平。據亂世者,文教未明也;昇平者,漸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文教全備也。……此為《春秋》第一大義。”(《春秋董氏學》)在對《公羊》所傳“微言第一義”的解說中,康有為借孔子之口大肆,宣揚自己的改良主張。他解釋《春秋》中“隱公”“元年春王正月”的經文說:“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謂之王。……乃可改元立號,以統天下。……蓋文王為君主之聖,堯舜為民主之聖。……孔子以人世宜由草昧而進於文明,故孔子曰以進化為義,以文明為主。”(《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康有為就這樣利用公羊學歷來解說“微言大義”的靈活性與神秘性,往孔子的思想中大量注進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理想與維新變法的內容。康有為將西方資產階級改良思想與孔子學說結合起來,勾畫中國變法的藍圖,把它說成是孔子的真正理想,據此以堵保守派之口,增強變法的號召力,可是最終還是沒有取得變法的勝利,可見托古思想是與中國文明起源與發展的保守路徑相聯繫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