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在八月的路上

扔在八月的路上

《扔在八月的路上》(八月の路上に舍てる)是日本小說家伊藤高見所著中篇小說。

該作品講述了29歲的男主人公幹著一份為自動售貨機配送飲料的活計,夏日裡的一天,與女駕駛員工作之外的閒談無意間縫補了他婚姻生活中的破洞。作品以纖細的筆觸描繪了青春的終結,其中折射出日本的社會構造與經濟狀況已將年輕人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該作品在2006年獲得第135屆芥川獎最佳作品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扔在八月的路上
  • 外文名稱:八月の路上に捨てる
  • 創作年代:2006年
  • 作品出處:日本文學月刊《文學界》2006年6月號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伊藤高見
  • 字數:40000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獲獎記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品講述了一個極為普遍的婚姻悲劇,像所有那些為生存而打拚的年輕人一樣,男女主人公均是生活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念、理想,男主人公敦以電影劇作家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女主人公知惠子則朝思暮想地要成為一名雜誌編輯。他們為各自的理想所吸引。當激動人心的愛情來海頸棕臨時,他們共赴愛河,很快結合成為一對充滿柔情蜜意的快樂伴侶。但是,好景不長,拮据的生活與嚴酷的現實,很快就將他們當初的夢想掃蕩一空——愛情在歲月的消磨中慢慢變質了。小磨擦一點一點升級;激情理想逐漸變作了後來的心灰意懶。他們不再取悅對方,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他們不約而同地發現,當初的風花雪月非但不堪一擊,而且毫無意義,而更迫在眉睫的,反而是他們曾經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的金錢。隨著愛情消失、理想破滅,他們的生活完全變形了,分手,終於不可避免。
原文封面原文封面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首先,在日本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和思想體系發生了變化。日本青年越來越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無論從擇業觀念、敬業精神、家庭觀念還是生活方式上都同傳統日本民族有了很大不同。
其次,日本社會中競爭越來越殘酷,失業現象已成為不可避免的頑疾。社會等級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日益顯著,中產階級走向崩潰。年輕一代面對強大的社會競爭和壓力紛紛放棄做家庭和事業的“中流砥柱”,心甘情願地加入到低收入、低消費謎店抹的“下流社會”行列。
這部小說所反映的恰恰是一群甘落於“下流社會”的青年人在日本中產階級分崩離析的社會裡苦苦掙扎的實際生活境遇。

人物介紹

佐藤敦
29歲,為自動售貨機配送飲料。他和妻子知惠子是在大學認識的,互相被對方的理想所吸引,然而現實與理想終有差別,敦沒當上劇作家。夫妻彼此缺乏共同敬匙遙語言,唯有走路的速度和腳步的放故聲音能表達自己的感情。一次次爭吵後,婚外情如皰疹般侵入,敦考慮起了離婚。
佐藤知惠子
佐藤敦的妻子,在食品公司的出版部當一個小編輯。因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而使得她與丈夫的生活中充滿了爭吵。在考慮離婚的時候,他們決定重回那些寫滿回憶的地方,四處轉轉。可喚起的儘是那些令人生厭的往事,雖然誰都說不出原因,但兩人卻都從這份荒唐中感受到了莫名的快樂。

作品鑑賞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封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封面
文學價值
《扔在八月的路上》的文學價值,即在於作者以一位旁觀者的視角,寫出了這對年輕人“愛憐之情還未能躥起火苗便已燃燒殆盡,頃刻間轉化成厭惡和憤恨”的全部過程,寫出了他們從積極進取到消極懈怠的諸多復腿頁芝幾雜的社會因素,並以一個看似平凡的婚姻悲劇,折射出日本普遍存在的種種社會問題,以及一般年輕人深為等級社會所碾壓、苦無出路的生活狀態。
小說《扔在八月的路上》中的主人公,青年也好,中年也好,在作者賦予的性格上可以看出,其實與作者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因為人物性格都是在綿柔中透著一種冷靜和執著。作者比較熱愛自己書中的人物,其實更多的是在展現自我。不能戒辨辯不說,他與渡邊淳一的《失樂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妙就妙在,小說的結局讓人在一種困頓中看到溫暖和些許曙光。
創作手法
伊藤高見透過有關愛情消失、夢想破滅的婚姻悲劇,來觀照當下日本年輕一代人普遍的精神狀況與生態度。作者講述的故事固然平淡無奇,卻並沒有停留在主人公婚姻生活的表面,而是從他們發生感情危機的種種瑣屑入手,來層層剖析人性、挖掘與之相關的社會因雅旋廈糊素。把豐富的思想內涵蘊藏在簡約的文字之外,使他的文字產生了一種“清而不淺,淡而有味”的文化意蘊,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將棋(日本象棋)中的“煙滅戰術”作為對於生存狀態的隱喻貫穿了全文。所謂“煙滅戰術”,就是當一方玩命似的猛攻時,自己這邊的棋子也會像煙一樣一個個消失。而那些消失的棋子,就像敦即將了斷的婚姻,都是成長、都是繼續生活下去的代價。而所有的往事,其實都沒有憑空消失,而是“像一陣煙霧,融入了眼前的風景”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06年
第135屆芥川獎
伊藤高見的太太角田光代2005年2月獲第132屆直木獎,從而使得擁有71年歷史的日本兩大文學獎首度出現了“夫妻檔”。

作者簡介

伊藤高見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學部,1995年,尚在求學的他以小說《在副駕駛座上跳溜溜舞》榮膺第32屆日本文藝獎,自此步入文壇。
左一為伊藤高見;圖片為芥川獎受賞新聞左一為伊藤高見;圖片為芥川獎受賞新聞
2005年,他以入圍作品《無花果咖喱飯》入圍芥川獎,最後卻惜敗給中村文則的《泥土中的孩子》。
小說《扔在八月的路上》中的主人公,青年也好,中年也好,在作者賦予的性格上可以看出,其實與作者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因為人物性格都是在綿柔中透著一種冷靜和執著。作者比較熱愛自己書中的人物,其實更多的是在展現自我。不能不說,他與渡邊淳一的《失樂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妙就妙在,小說的結局讓人在一種困頓中看到溫暖和些許曙光。
創作手法
伊藤高見透過有關愛情消失、夢想破滅的婚姻悲劇,來觀照當下日本年輕一代人普遍的精神狀況與生態度。作者講述的故事固然平淡無奇,卻並沒有停留在主人公婚姻生活的表面,而是從他們發生感情危機的種種瑣屑入手,來層層剖析人性、挖掘與之相關的社會因素。把豐富的思想內涵蘊藏在簡約的文字之外,使他的文字產生了一種“清而不淺,淡而有味”的文化意蘊,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將棋(日本象棋)中的“煙滅戰術”作為對於生存狀態的隱喻貫穿了全文。所謂“煙滅戰術”,就是當一方玩命似的猛攻時,自己這邊的棋子也會像煙一樣一個個消失。而那些消失的棋子,就像敦即將了斷的婚姻,都是成長、都是繼續生活下去的代價。而所有的往事,其實都沒有憑空消失,而是“像一陣煙霧,融入了眼前的風景”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06年
第135屆芥川獎
伊藤高見的太太角田光代2005年2月獲第132屆直木獎,從而使得擁有71年歷史的日本兩大文學獎首度出現了“夫妻檔”。

作者簡介

伊藤高見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學部,1995年,尚在求學的他以小說《在副駕駛座上跳溜溜舞》榮膺第32屆日本文藝獎,自此步入文壇。
左一為伊藤高見;圖片為芥川獎受賞新聞左一為伊藤高見;圖片為芥川獎受賞新聞
2005年,他以入圍作品《無花果咖喱飯》入圍芥川獎,最後卻惜敗給中村文則的《泥土中的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