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米花(打米花)

打米花(打米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打米花多年生纏繞草本或藤本,圓卵形葉互生,長4~8厘米,寬3~7厘米,基部心臟形;總狀花序具叉狀分枝,無病,生於花柄基部的苞片呈線形;蒴果光滑,具橢圓狀匙形的宿存萼片。具有藥用價值,對破血,行氣,消腫毒都有很好的功效。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地區。飛蛾藤 馬郎花、打米花(貴州),白花藤(雲南、貴州),小元寶(廣西),“莫汝剛”(雲南潞西)、 “六甲”(綠春哈尼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飛蛾藤
  • 拉丁學名:Porana racemosa Roxb.
  • 別稱:打米花、馬郎花、小元寶、白花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 :旋花科
  • 亞科旋花亞科
  • :旋花族
  • :飛蛾藤屬
  • 亞屬:棒柱亞屬
形態特徵,整體,葉,花,果,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整體

攀援灌木,莖纏繞,草質,圓柱形,高達10米,幼時或多或少被黃色硬毛,後來具小瘤,或無毛。

葉卵形,長6-11厘米,寬5-10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具鈍或銳尖的尖頭,基部深心形;兩面極疏被緊貼疏柔毛,背面稍密,稀被短柔毛至絨毛;掌狀脈基出,7-9條;葉柄短於或與葉片等長,被疏柔毛至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多或少寬闊地分枝,少花或多花,苞片葉狀,無柄或具短柄,抱莖,無毛或被疏柔毛,小苞片鑽形;花柄較萼片長,長3-6毫米,無毛或被疏柔毛;萼片相等,線狀披針形,長1.5-2.5毫米,通常被柔毛,果時全部增大,長圓狀匙形,鈍或先端具短尖頭,基部漸狹,長達12-15(-18)毫米,或較短,寬3-4毫米,具3條堅硬的縱向脈,被疏柔毛,尤其基部;花冠漏斗形,長約1厘米,白色,管部帶黃色,無毛,5裂至中部,裂片開展,長圓形;雄蕊內藏;花絲短於花葯,著生於管內不同水平面;子房無毛,花柱1,全緣,長於子房,柱頭棒狀,2裂。

蒴果卵形,長7-8毫米,具小短尖頭,無毛;種子1,卵形,長約6毫米,暗褐色或黑色,平滑。

變種

  1. 毛果飛蛾藤(變種)
    與飛蛾藤不同在於花序及萼密被絲毛,果萼較大(2 × 0.5厘米),果亦較大,,徑5-7毫米,密被細絲毛。
    產雲南中南部(景東、臨滄、雙江)。生於海拔2000-2500米的山坡路旁或草坡。模式標本采自景東無量山。
  2. 毛葉飛蛾藤
    與飛蛾藤不同在於葉背密被短絨毛。
    產雲南南部。生於海拔1100米的林內。模式采自勐臘縣易武回都。
  3. 紫花飛蛾藤(變種)
    與飛蛾藤不同在於花堇紫色,果萼細長(萼片1.2-1.5 × 0.2-0.3厘米),薄膜質,透明,果細長。
    產四川西南部。海拔1800-3100米的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木里。

生長環境

生於石灰岩山地,海拔(850-)1500-2000(-3200)米。

分布範圍

我國長江以南各省至陝西、甘肅均有分布,多生於灌叢。分布印度尼西亞,印度西北山區,錫金,尼泊爾,越南,泰國。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打米花

主要價值

全草可作藥用,有暖胃,補血,去瘀之效。治無名腫毒,勞傷疼痛,高燒。
打米花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馬郎花、白花藤(《貴州民間藥物》)、飛蛾藤,小元寶(《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翼萼藤的根或全草。
【採集】秋季採收。
【性味】性溫,味辛。
【功用主治】破血,行氣,消腫毒。
【選方】
①治無名腫毒:打米花根一兩。煎水洗患處。
②治傷疼痛:打米花根一兩。泡酒服。
③治高燒:打米花全草一兩。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