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打油奏
- 主題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打油奏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12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天台人稱“蟋蟀”為“油奏”,“打油奏”即為“鬥蟋蟀”。每年農曆的大暑至中秋,民間都有“打油奏”的習俗。
天台民間稱“鬥蟋蟀”為“打油奏”,相傳與“活佛濟公”有關。千百年來,天台百姓為紀念濟公,民間的鬥蟋蟀(打油奏)一直久盛不衰,每年從大暑到中秋,民間都要進行鬥蟋蟀(打油奏)活動。,天台民間的鬥蟋蟀(打油奏)隊伍就達上10支,參與的人數上百人。它反映了天台百姓的情操和文化品味。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宋代,天台民間就有“打油奏”遊藝活動。天台是濟公的故里,濟公懲惡揚善,扶貧濟困,好打抱不平,在他身上就有著許多“打油奏”的故事,甚至在油奏死後他還為其呤詩超度。天台百姓們為了表達對活佛濟公的崇敬和愛戴,“打油奏”遊藝活動一直興盛不衰。邑人南宋宰相賈似道也是一位“打油奏”的高手,他還將天台的“打油奏”加以整理,撰寫出世界上第一部昆蟲學著作《促織經》。現代著名散文家、天台人陸蠡在他的散文《故鄉雜記——蟋蟀》一文中對“油奏”也有著生動美好的描述。
基本內容
“打油奏”活動包括捉油奏、養油奏、打油奏、放油奏四個內容。捉油奏從大暑到處暑,一般到溪畔的蘆葦叢中、沙石之間,通過油奏的鳴叫來判斷其藏身之處;養油奏,捉來的油奏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使其更加的強壯;打油奏,有一對一在木製的盒桶中對打,一番打鬥,如是一方逃避,則認輸,此輪中止,換下一隻,再斗。上世紀末,天台民間以團體組隊的形式舉行比賽,一場比賽雙方各派出一定數量的油奏,比賽採取淘汰制,若是一方約定的油奏數全部打完,即為輸;放油奏,中秋之後,人們將飼養的油奏全都放回到河灘草地,以便油奏入洞過冬,繁衍後代,來年再來捕捉。
主要價值
“打油奏”是天台百姓為紀念濟公而興起的一項民間遊藝活動,它寄託了人們對濟公的崇敬和懷念,也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性情,它不僅反映了百姓一種淡然生活態度和樂觀精神,也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們熱衷於這項活動,歷千年而不衰,也在於活動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通過“打油奏”,民間總結出許多有關油奏的昆蟲學知識,極具科學價值。
瀕危狀況
由於天台溪流改造,灘地面積縮小,油奏賴以生存的空間縮小;其次是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環境污染,油奏的數量也大為減少;再次是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打油奏”不再受到人們的青睞,搶救和保護打油奏這項遊藝活動迫在眉睫。
保護措施
為推動民間“鬥蟋蟀”(打油奏)活動的傳承與保護,傳承優秀民俗文化,為推動民俗文化搭建平台,提升天台“鬥蟋蟀”(打油奏)民俗活動的文化影響力,天台縣將於2013年9月15日在赤城街道孔廟,舉辦“2013年度鬥蟋蟀(打油奏)大賽”,這次大賽將由天台縣文廣新局和赤城街道辦事處主辦。天台縣“鬥蟋蟀”協會承辦,屆時將有東門、北門、東門、北門、清溪居、西門裡、妙山、四方塘、石牆頭、橋亭坑、福溪、茅洋等10支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