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作業

打撈作業

打撈沉沒於水中物體的工程作業。包括打撈船舶、飛行器、貨物等。在航道、港口水域中的打撈作業,可達到清理通航障礙物的目的。也常用於石油鑽井中,指採用相應的措施工具撈出井下落物的作業過程。打撈是一項綜合性技術,涉及測量、潛水、水下切割、封堵、水下爆破和水下焊接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撈作業
  • 具體工作:打撈沉沒於水中物體的工程作業
  • 涉及範圍:測量、潛水、水下切割、封堵等
  • 起源時間:中國宋嘉八年(1063年)
簡介,歷史,古代,現代,方法,封艙抽水打撈法,浮筒打撈法,船舶抬撬打撈法,泡沫塑膠打撈法,圍堰打撈法,

簡介

把沉沒於水中的船舶、飛機、貨物等打撈出來的工程作業。打撈工作可使遇難船舶減少損失,可清除航道以利通航。

歷史

古代

中國宋嘉□八年(1063年),溝通秦晉的晉南黃河大浮橋──蒲津橋的鎮橋大鐵牛被洪水捲入水中,鐵牛共8隻,每隻重4~5萬斤。僧人懷丙運用浮力、合力等原理把鐵牛打撈起來。《宋史》記載:“懷丙以兩大船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現代

歐美國家曾組織過幾次規模較大的打撈工程作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勞倫蒂克”號郵船在北愛爾蘭斯威里灣進口處觸雷沉沒。當時花了7年時間,組織潛水5000餘人次,從沉船中打撈出價值近 500萬英磅的金條。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於1919年6月將海軍主力艦隊包括戰列艦、戰鬥巡洋艦、輕巡洋艦和驅逐艦共51艘,總噸位40萬噸自沉於斯卡帕灣。後來花數年時間打撈起44艘。
1974年美國在太平洋上進行的“詹尼弗”打撈工程作業,用特製大抓鬥打撈起沉沒於5200米深海溝中的一艘蘇聯 G級2700噸的飛彈潛水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中國沿海和內河的港口、航道中存在大量沉船,妨礙航行。30多年來交通部所屬單位已打撈起沉船約 950艘。不少船舶修復後繼續使用。此外,還打撈了外籍船舶如日本客貨船“濟南丸”和“阿波丸”、驅逐艦“惠安號”、英國潛艇“海神號”等。

方法

沉船可用多種方法打撈,各種方法可單獨採用,也可幾種方法聯合採用,視具體需要而定。方法有

封艙抽水打撈法

把沉船破口封堵後,將船內的水抽出,使船浮起,因封補嚴密困難,風浪大時難作業,故較少採用。

浮筒打撈法

用若干浮筒在水下充氣後,借浮力將沉船浮出水面,此法浮力大而可靠,施工方便、安全。

船舶抬撬打撈法

用鋼纜兜於沉船船底,用打撈船上的起重設備將沉船提起,打撈時一般要用兩艘或多艘打撈船共同作業

泡沫塑膠打撈法

將比重輕的閉孔泡沫塑膠輸入沉船艙內,排去海水,借泡沫浮力抬起船舶,此法免去在沉船底穿引鋼纜的不便,且減少或免去封艙工作,也適應海上風浪下作業。

圍堰打撈法

當船沉於水深較小的水域時,可築堰於沉船的周圍,抽出堰內的水,將沉船封補或修復,再灌水將船浮起後拆除圍堰。⑥充氣排水打撈法。是向沉船艙內打入壓縮空氣而排出水體,使沉船浮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