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曲林寺

扎西曲林寺

扎西曲林寺,在阿里地區之革吉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東的鹽湖鄉。扎西曲林,意為“吉祥佛法之地”在寺廟圍牆可以俯瞰帕邦喀寺,山腳下就是帕邦喀天葬台。寺廟隸屬於色拉寺。

扎西曲林寺於1894年由革吉如曲旺資助,次倉巴·貢噶扎西仁欽始建,信奉噶舉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扎西曲林寺
  • 建成時間:1894年
  • 地理位置:阿里地區之革吉縣境內
  • 資助人:革吉如曲旺
扎西曲林寺概述,扎西曲林寺歷史,扎西曲林寺簡介,扎西曲林寺功能,

扎西曲林寺概述

。主要建築有杜康(面積12柱)、貢康、次久康、嘎舉拉康、覺沃康、孜森瓊等,規模較大。寺內主供藥師佛、十一面觀音、文殊菩薩、金剛持泥塑像。藥師佛亦稱“大醫王佛”相容呈如來相,右手施與願印,左手持藥缽,其兩側為二脅侍:左邊日光遍照菩薩,右為月光遍照菩薩。據《藥師經》記載:他曾發十二大願,為眾生醫治病苦,消災延壽。因此其身金色,藍色肉髻。十一面觀音菩薩系“六觀音”之一,有十一種面相,分為五層,第一層臉有三面,主尊是面容和、藹的慈悲相,白色,右邊臉是藍色,左邊臉是紅色;第二層臉有三面,主尊呈悲哀相,黃白色,右邊臉是明黃色,左邊臉紅黃色;第三層臉亦有三面,主尊呈微笑相,紅白色,右邊臉是綠色,左邊臉是紫色;第四層是單面,呈大怒明王像,頭髮是青色的;第五層有一瘭阿彌陀佛像(稱“頂嚴”),金色,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化現為觀音的本來面目。文殊菩薩藏語稱“堅貝央”,左手持青蓮花,坐在白蓮座上,在藏傳佛教中很受尊崇,相貌禪和柔善,身呈金色。在西藏佛教中,宗喀巴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金剛持即金剛手菩薩,其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表示金剛部菩薩摧毀魔敵之堅毅智力。密宗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佛講說密法時所呈現的形象,是釋迦牟尼佛的秘密化身,所以又叫“秘密主”,藏語稱“恰那多傑”。在壁畫和唐卡中,金剛持還有雙身的,擁抱著明妃“孫那利”菩薩。此外,還供有噶舉派祖師瑪爾巴、米拉日巴等塑像,甚為精美。

扎西曲林寺歷史

扎西曲林寺位於阿里地區革吉縣鹽湖鄉江麥村,鹽湖鄉以南5公里處。屬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寺廟,拉薩堆龍德慶縣楚布寺屬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藏曆第十五饒迥木馬年),在革吉部落頭人古如曲旺的資助下,由倉巴o貢嘎扎西創建,建寺至今每年舉行8天的"悉底經"。建寺後的24年中修建了大經堂、藏經堂、佛堂、僧眾住宅等六大拉康。最初修行的有倉巴貢嘎扎西及其弟子,以後寺內僧人逐年增多。倉巴貢嘎扎西主持扎西曲林寺至1918年去世。繼之是嘎瑪益頓典傑白桑布,他於藏曆第十六甲子木羊年(公元1955年)從印度、尼泊爾請來石匠、木匠、畫匠等著名工匠對原寺進行了擴建,尤其是擴建了大經堂,併購置和製作了大量法器、佛像和唐卡。至此,扎西曲林寺發展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白教寺廟。

扎西曲林寺簡介

該寺有一座16根柱子的大經堂,其主要內供為巨型一層樓高的鍍金之十一面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無量佛和蓮花生大師等,並都由眾多的寶石鑲嵌,還有銀制的第一至十六世嘎瑪巴活佛的像,並有噶舉派眾世襲高僧和嘎瑪派眾世襲高僧的精緻唐卡畫像,在牆壁上繪有、生死流轉圖、四大天王、須彌山、聖僧圖、八寶塔河六十羅漢等精美的壁畫,還有1座護法神殿(內供諸多泥塑之噶舉派護法神)、1座甘珠爾殿(內供整套的甘珠爾和丹珠爾經籍、般若詳部、隆欽七藏、歷輩嘎瑪巴全集等)和策久殿(內供藥尼塑制的蓮花生及其八種別號和密宗事部三沽主等),另有活佛住的拉章、密集金剛上師德住殿和僧舍等。

扎西曲林寺功能

扎西曲林寺時供儀式主要有:藏曆正月的祭祀求神、藏曆四月份的噶舉派法會、藏曆六月的祭墳法會、藏曆九月的救主祭祀每月初三、八、十、十五、三十舉行的佛事活動,四月舉行的齋戒,六月初十的蓮花發光修習,十二月二十九舉行的降魔儀式。供奉的主要佛像有:觀世音菩薩像、米拉日巴大師像、不動金剛身文殊像、長壽三佛像、里查仲法王像、嘎瑪巴卡加多吉像、蓮花生金剛像、阿底峽尊者像、瑪米塔三師像、騎羊護法神及裝有倉巴貢嘎扎西骨灰的藥師像。主要經書有:《甘珠爾》、《十萬般若廣釋》等。
拉康建築面積為470平方米,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海拔4630米,方位:北緯32°28.971',東經82°28.017',有僧人15名。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扎西曲林寺和周圍瑪尼堆被拆除。1984年,扎西曲林寺按原貌進行修復。到2000年,除恢復原有六大拉康和僧眾住宅,另外修建了招待所、商店、庫房等共40餘間房屋,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