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里·納呂貝號

扎克里·納呂貝號

泰國皇家海軍於1992年3月,與西班牙國營巴贊造船公司簽約,訂購了一艘能載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由該公司的法羅船廠建造。經過不到4年的設計和施工,至1996年1月就已完成70%的建造工程量,於是擇吉在1月20日下水。泰國王后詩麗吉親赴西班牙,在西班牙王后索菲婭的陪同下主持了下水儀式,兩國海軍司令也一起參加了這一隆重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扎克里·納呂貝號
  • 打造時間:1992年3月
  • 造型:模仿西班牙海軍
  • 命名人:泰國國王
  • 目的:保護國家安全、捍衛海洋權益
簡介,建造,造艦背景,造艦過程,艦體結構,性能參數,武器配置,評價,

簡介

1993年扎克里 .納呂貝號正式動工興建,1997年8月正式交付泰國海軍。在整體設計上模仿西班牙海軍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建造

泰國皇家海軍的這艘輕型航母,泰國國王為其命名為“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而“差克里”是曼谷王朝開國國王的名字。在命名的同還公布了此艦的舷號為911。下水之後,工程進展仍很順利,1996年10月,作為平台部分的航母總體建造工程基本完成,已可進入海上試航階段。為此,泰國海軍派出了接艦部隊,赴西班牙隨艦出海,經過約半年的邊試航邊交接,至1997年3月20日,此艦移交給了泰國海軍。
從1992年3月契約簽字到建成交艦,歷時僅5年,這是船廠一個非常自豪的成就,因為他們建造西班牙本國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時,竟用了十年時間。在交艦後,航母離開船廠碼頭駛往西班牙海軍的羅塔基地,再進行約4個月的艦員培訓。
在西班牙海軍的幫助下,進行包括飛行作業在內的各種操艦訓練,以使接艦部隊掌握操作技術。到1997年8月,皇家海軍將接艦回國,進駐泰國最大的海軍基地梭桃邑。此後,泰國將自行加裝部分武器、作戰系統,而供這些裝備使用的艙室空間,以及電力、冷卻水、壓縮空氣、空調等系統,均事先已在艦上設計、預裝完畢。航母已正式於1998年投入使用了。

造艦背景

90年代初,泰國海軍急需一艘直升機母艦,那時他們構想的只是一艘噸位稍大、相當驅逐艦一級的軍艦,艦上能多載幾架直升機也就可以了,比起現在建成的輕型航母,要求顯然要低得多。
因為在和平時期,泰國海軍除了肩負著保護國家安全、捍衛海洋權益的基本使命外,還承擔著廣泛的日常任務,諸如:海上救災、處置海上犯罪事件、保護海洋環境等等。泰國是個遭受颱風災害的多發地區,每年都對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災害一發生,就需要動用艦艇部隊及時進行救助、疏散、醫療等支援行動。1989年發生了一場特大風災,當時強颱風席捲泰國南部,造成大量漁船沉沒,沿岸民房倒塌,雖經海軍全力援救,終因出動的艦艇噸位都較小,能活動的距離較近,並受海上環境條件的制約較大,因而力不從心,仍有大量漁民和濱海災民死亡或失蹤,當時如能使用艦載直升機及時進行搶救當最為理想。這場颱風還對位於泰國灣西岸的春蓬、巴蜀等省的通信設備破壞嚴重,聯絡中斷,此時又極需一艘裝備有完善通信設施的大型艦艇及時趕到,以提供應急的通信手段。另一方面,泰國近海又是海盜猖獗出沒之地,為了保護過往船隻和海員的生命、財產免遭劫難,一有風吹草動,即要求海軍能及時趕赴出事地點,出動艦載直升機則最解決問題。可見泰國海軍對於直升機海上機動平台的需求,確實是迫切的。於是,他們向國外幾家大造船公司表示了這一意向,隨即收到了來自各方的推薦方案以及報價。其中,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則竭力推銷其“輕型航母”方案,並以三項頗具吸引力的優勢,使其處於競爭的有利地位:一是造價低,報價不超過4億美元,只相當於西方建造一般中型護衛艦的價格;二是建造快,5年即可交艦;三是有建造該國剛予1988年服役。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成功經驗可作借鑑,並可根據新的要求繼續提高。雖然泰國海軍原來只是需要一艘普通的直升機母艦。現在既然在花費不多的前提下,就能獲得一艘可以作業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作戰能力達到更高層次的輕型航母,這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以此為契機,泰國海軍重新調整了他們的現代化計畫,輕型航母自然成為他們海上力量的核心。
扎克里·納呂貝號

造艦過程

巴贊公司終於以其價格低、建造快、質量有保證的優勢,和泰國海軍一貫追求低費、高效的指導思想一拍即合,最終以,總價3.6億美元而簽約。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契約中雖未含武器系統的價格,但已計入母艦本身的備件和供應品等後勤支援部分的費用。低廉的造價是怎樣得來的呢?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採用民船建造標準,例如艦體結構、管路、電纜、電氣設備等,均接英國勞氏船級社的民船建造規範來設計,相關材料、設備採用民用品。由於民用品銷售廣、產量大,價格比軍用品要低廉得多。實際上,民用品同樣有嚴格的質量管理,只是在個別考核指標上不如軍用品那么苛刻而已。本艦雖然部分套用民船建造規範,但在涉及與作戰、生命力有關的關鍵項目上,如:飛行甲板、動力裝置、電力分配系統、損害管制系統等項,則仍按軍用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其次,在設備的選用上,突出確保飛行作業這一重點,其它可裝可不裝的設備一概予以省免;在性能指標上不提過高要求,例如對航速的要求就不高,最大航速僅26.2節,巡航速度17.2節。因此,本艦雖為萬噸級的輕型航母,但其動力裝置僅與3000噸級航速為30節的護衛艦所裝相當。如果要求最大航速提高至28節以上,巡航速度達到20節,則必須將現用動力裝置增加一倍,這勢必使費用大幅上升,難以將總造價保持在護衛艦的水平上。再則,在施工工藝技術上採取一系列先進措施,套用“綜合建造工藝”和“模組化建造工藝”等,大為縮短在船台上的建造周期。因為在船台上多停留一天,就得多支付一天船台費用,這是很昂貴的,本艦較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建造周期縮短了一半,節約的費用也就相當可觀了。所謂“綜合建造工藝”,就是在車間製造艦體結構分段時,同時將原來要在日後安裝的管路、附屬檔案、設備等一起預裝好,這就不必等艦體在船台上完全裝配好以後,再花時間上艦去安這些附屬部件。而“模組化建造工藝”則主要用於動力裝置和一些生活艙室的施工上,譬如對動力裝置的各機組,以及軍官住室、衛生間等,事先都成套製造成一個整體的“模組”,到時只需將整個模組吊至艦上簡單裝配固定一下即可;而模組內所有設備、管路的安裝工作事先都已完成,於是在船台上就既省事又省時了。此外,為了使艦體外殼的鋼板容易加工、節約工時,巴贊公司對本艦的線型設計作了專門的試驗研究,線型盡力避免複雜的彎曲,而對水動力性能又不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全面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終於使本艦的造價降到了一艘中型護衛艦的水平,與此同時,設計、建造周期縮短到僅僅5年的空前記錄。

艦體結構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較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在多項戰術技術性能上有了顯著的提高。對於本艦這樣小的尺度和噸位,既要最大限度地多載飛機,又要安排下作為航母必需的全部設施,實屬不易。
飛行甲板是本艦的核心部分,甲板首部為一上翹12度的滑躍斜坡,以使AV-B“鷂II”垂直短距起降飛機能攜帶最大作戰負荷短距起飛;而其返航著艦則總是採用垂直降落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無論對飛行員還是對航母來說,都更容易、更安全些。降落時,只需逐漸降低飛機的航速,直到使飛機在母艦附近的空中懸停,然後將飛機移動到甲板上方,使飛機緩慢下降著艦。飛行跑道偏於甲板左舷,跑道中線與艦體中線形成一個向右的3度小斜角,在飛行甲板上有直升機的5個停機位置,可供5架同時作業。在飛行甲板的中部右舷及後部中線中各有一台起重能力為20噸的飛機升降機,實施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間的飛機上下調度。另在前升降機側裝設有一台起吊飛機用的起重機,以便在飛機發生故障無法正常降落於飛行甲板時,則先應急迫降于海面,然後再用此起重機將其起吊回收。飛行甲板之下為機庫甲板,機庫長100米。中間有一防火簾將機庫分成前、後兩部分,共可存放15架“海王”中型直升機,或存放12架AV-8B“鷂II”垂直短距起降機。如果在升降機平台及機庫空餘地上都停放飛機時,即可達到規定的載機數量。機庫內還有2台與水線下彈藥艙相連的彈藥升降機,專為飛機裝彈。
機庫甲板下的主艦體,由13道水密隔壁劃分成14個艙段。在生命力和抗沉性方面,符合美國海軍的分艙設計標準。在艦體中部之後有前、後兩個機艙,每個機艙內各布置有一套獨立的推進機組,即:1台LM2500燃氣輪機和l台MTU柴油機,兩者通過減速齒輪箱連線到一根推進軸上。電站沒有兩個獨立的發電機組,分別布置於2個輔機艙內。每組發電機包括2台1200千瓦、450伏、60赫的柴油發電機和一個配電板,各發電機均與配電板相接。所有4台發電機可用並行或分開的形式運轉,兩個配電板間有匯流排相連。全艦的電力分配到分布於各處的10個負荷中心進行管理,重要用戶可從兩個不同的負荷中心接受供電,而一般用戶則僅由一個負荷中心供電。此外,在艦首還有 l台應急柴油發電機。
底艙內儲存有1300噸柴油,和600噸JP5航空燃料。全艦劃分成三個防火區,由敷有防火絕緣的水密隔壁和甲板所分隔,各區均有獨立的消防系統和損害管制分站。消防設備的配置達到十分充分的程度,計有:海水消防總管、水幕系統、泡沫系統等。泡沫系統下設4個分站,對機庫的噴灑器以及飛行甲板上噴灑器和泡沫水龍帶提供泡沫滅火劑。另外,還有二氧化碳和乾粉滅火器遍布全艦各處,彈藥艙內還設有降溫、滅火用的噴淋系統。
艦上設有一個綜合監視控制系統,以實現推進控制、電力控制、輔機控制以及損害管制,共有4個主顯控檯布置於“中央控制中心”進行集中控制,在駕駛室則有相應的分顯控台。所有顯控台都由光纖數據通信系統相連,收集來自全艦各處的艦艇平台信息。島式上層建築位於飛行甲板右舷,其最上層為航海艦橋,即駕駛室。其下為司令艦橋、飛行管制艦橋,所有雷達工作艙室以及動力裝置的進、排氣道都布置在島式上層建築之中。作戰情報中心、通信中心以及其它作戰艙室,均集中在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的島式上層建築區域內。
流線型柱形桅桿的頂部安裝有SPS-2C中程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其下為導航雷達、飛機引導雷達,“塔康”飛機戰術導航設備、GPS全球定位系統、TRANSIT衛星導航系統以及安裝在桅桿上的甚高頻通信天線,通信用的鞭狀天線則布置於飛行甲板的舷邊。

性能參數

排水量:11450噸(滿載) 7000噸(標準)
長:182.6米
寬:27.5米
吃水:6.2米
飛行甲板:長174.7米,寬27.5米
主機:2台LM-2500燃氣輪機,44250馬力,2台巴贊MTU 16V 1163 TB83柴油機,雙軸
航速:27節
續航力:10000海里/12節
泰國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成功經驗,但它仍是一個全新的設計,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味。作為航空母艦,本艦的噸位更小型化了,滿載排水量僅 l1485噸,比“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幾乎縮小了 l/3,成為當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航空母艦,而其裝載飛機的數量僅減少 l/4,即從20架減為15架,所以,本艦雖然噸位縮小,但是單位排水量的載機率還是相對提高了。這一載機量是以“海王”中型直升機標準衡量的,如果改載AV-8B“鷂II”垂直短距起降機,則可載12架,通常採取混載兩種機型的情況居多。從外形上看,本艦更顯美觀和灑脫,首柱前傾度增加,島式上層建築有所延長,拄狀桅緊靠煙囪,使艦貌增加了現代化色彩。由於本艦的排水量在航母中屬於最輕量級,為了提高它在風浪中的耐波性,故對減小艦體橫搖採取了雙重措施,不但在艙部安裝了展翼型防搖龍骨,還裝設兩對液壓自動控制的減搖鰭。
在動力裝置方面,本艦裝設2台16500千瓦的LM2500燃氣輪機,和2台4115千瓦的MTU16Vl163TB83柴油機。比起“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有重大的改進,主要是增加了專供巡航時使用的柴油機,由使用燃氣輪機單一機種,改進為交替使用燃氣輪機和柴油機兩型機種。這是因為燃氣輪機在巡航低工況時,耗油量較大,經濟性差,因此特地為巡航裝備了柴油機,這就使巡航耗油量降了下來,既提高經濟性又能增大續航力。同時,本艦把“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單軸、單槳推進,改為雙軸、雙槳,這更是在增加動力裝置生命力、提高艦的機動性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武器配置

武備:8管MK4l型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海麻雀”艦空飛彈及2座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艦載機:通常配備9架,最多12架海鷂戰鬥機和15架SH-3H“海王”式直升機或6架“支奴乾”直升機
雷達:對空搜尋:休斯AN/SPS-52C 3-D,對海搜尋:SPS-64,火控雷達:Signaal STIR
導航:休斯I波段MX 1105型Transit/GPS Omega衛星導航系統
聲納:殼體聲納
編制:455人,其中軍官62人,航空聯隊146人,4名皇室成員
對於自衛能力,本艦也有新的加強,“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僅裝4座“梅羅卡”12管20毫米近程防空炮,而本艦則除了裝設4座“密集陣”6管20毫米近程防空炮以外,還裝備了一套8單元的“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2座單管30毫米速射炮。
作為“差克里.納呂貝特”號核心作戰力量的艦載機,現僅向西班牙購得9架AV-8S(實為AV-8B,因在西班牙組裝而改代號)垂直/短距起降機,其中2架為雙座教練機,7架為單座作戰機(一說是l架教練機、8架作戰機),因限於經濟能力,只是買了西班牙海軍的“二手貨”;另向美國購進了6架S-70B直升機,有關機載作戰裝備的購置情況不詳。總這之,艦載機的數量極有限,質量也不算高,要稱得上“遠洋作戰兵力”確實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泰國海軍的裝備建設由此實現質的飛躍,同時具備了一個理想的海上救援、通信指揮中心,以及一個可以隨時緊急出動的前方基地。

評價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的建成,使泰國海軍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驟然提高,成為該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有外刊作出了這樣的評論:“泰國海軍在2000年前將形成一支以輕型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遠洋作戰力量”。然而。將其說成“遠洋作戰力量”就未免有點言過其詞了。根據近年內可能發展的情況看,泰國海軍在2000年前後還只能是一支近海兵力,其力量也是有限的。為了建成一支夠格的輕型航母編隊,泰國海軍至少還要解決預警飛機的問題、解決航母護衛編隊區域防空飛彈的裝備問題,而這些他們至今尚為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