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蠕動

症狀名,是對手足抽搐緩慢無力,振幅較小的描述,常見於陰虛動風證中,治療以二甲復脈湯為主,但本症狀也可出現在其他證候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足蠕動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手足抽搐緩慢無力,振幅較小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手足蠕動指手足抽搐緩慢無力,屬虛風內動的典型症狀。多見於溫病後期真陰虧損,水不涵木,肝風內動。常伴見低熱,顴紅,手足心熱,口乾舌燥,心中憺憺大動等。《溫病條辨·下焦篇》:“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乾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痙厥,二甲復脈湯主之”。

中醫套用

可出現手足蠕動症狀的證候類型舉例
1、陰虛動風之手足蠕動
陰虛動風證總由陰液虧虛,筋膜失養所致。肝為藏血之髒,腎主藏精,精血互生,肝腎同源。肝主筋,其筋脈之靈活舒利運動,有賴於肝腎精血的濡養,且肝為風木之髒,以陰為體,以陽為用,故陰津精血不足,則水虧火旺,每易引動肝風,而為虛風內動。若陰虛至極,大汗或吐、利過度,陰液亡失或溫熱病邪久羈,劫奪陰液,則氣隨津脫,氣失所附,陽氣無以依附而外越,則精血內奪,陽浮於外。很好地說明了陰陽的互根互用,因此,陰竭則陽脫,終致陰陽離絕的病理轉歸。治療以緩肝息風,滋液降火,方用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加龜板、鱉甲、牡蠣。
2、陰液閉厥,心肝燥火證之手足蠕動
心肝燥火閉厥,多由失治誤治,或本質素怯,溫暑之邪化火,內陷心肝,耗傷陰液,虛風內動,內閉心神,治以大滋陰液,兼清降心肝之火,方用連梅湯主之。
3、清陽蒙蔽,脾胃濕火之手足蠕動
脾胃濕火鬱閉,吸收穢邪,募原先病,邪氣分布,營衛皆受,氣分窒塞,上中下三焦交病,濕熱挾痰濁,蒙蔽清竅,迷漫神機,內竅閉塞。治以芳香通神,淡滲宜竅,通利三焦,方用芳香通神,淡滲宣竅證方,或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合安宮牛黃丸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