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經濟

手感經濟

手感經濟是台灣李仁芳教授於200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手感經濟不只是手工,而是對生活有深刻的體驗,提出一種生活的主張。用深度的技藝設計產品,可以幫助加深對生命的體驗。手感經濟是一種減法美學,是給人單純的幸福,是大量生產後的必然趨勢。手感經濟就是深度經濟。因為手感經濟不只是手工,而是對生活有深刻的體驗,提出一種生活的主張。用深度的技藝設計產品,可以幫助加深對生命的體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感經濟
  • 相關:深度經濟
  • 起因:手感經濟不只是手工
  • 提出人李仁芳
案例分析,興起,內在意義,

案例分析

ipod背後光滑的金屬板,製程很複雜,有乾的有濕的,其中有一個步驟是用手工去磨的。Ipod的設計,讓它不是很機械,拿在手上很有感覺。最近帕瓦洛帝來台演唱,他收到一條埃瑪士圍巾的禮物,非常高興,演唱時一直帶著它。埃瑪士產品很強調手工,你現在訂一個包包,可能要等兩年。這種例子很多,LV包包也有很多部份是手工做的,人們喜歡這種手工帶來的溫潤和質感。

興起

以前我們的衣服、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後來大量生產興起,開始大量少樣,福特汽車是最好的代表。不過日本汽車後來開始混流生產,小量生產又回來了。這還不到手感經濟。而到了二十世紀最後十年,亞洲成為世界工廠,產品供給豐富,現在人們講求的不是有或沒有,而是獨特性,有這樣的需求。在供給面,科技和工廠管理技術提升,讓獨特性、特別訂製、少量多樣可以實現,藝匠生產又出現了。在很多行業都可以看得到,手感經濟出現了。

內在意義

1.手工、手感產品盛行意味著人們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些東西、證明自我存在,對抗大量製造,而不是被資本主義消費。
2.與來愈多人是花錢買“作品”而不是“商品”。
3.手感意味工匠藝術捲土重來,雖然精品名牌誘發人們對獨享尊榮精緻物品的欲望,但近年人們開始到廢棄的工業區或後巷工作室里,重新尋找獨一無二的家具、陶瓷藝品。
4.手感年代來臨暗示愈來愈多消費是選擇忠於個人,而不是品牌。
5.手感產品盛行其實反應人們心底對生活環境的一種不滿,一種無言的抗議。“因為人不快樂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因為處於大量生產、選擇過多的年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