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陽經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之三陽經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共六條,合稱為手之六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之六陽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1、手陽明大腸經,2、手太陽小腸經,3、手少陽三焦經,
解讀
手之六陽即手之三陽經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共六條的總稱。手三陽經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中醫套用
1、手陽明大腸經
(1)本經異常所出現病症
齒痛,面頰部腫脹。
本經穴主治有關“津”方面所發生的病症:眼睛昏黃,口乾,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食指疼痛、活動不利。
當氣盛有餘時,經脈所過部位發熱、腫脹;而氣虛不足時,則發冷、戰慄,難以復溫。
(2)常用穴位
本經一側20穴,14穴分布於上肢背面橈側,6穴在肩、頸和面部。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頭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治療熱病常用商陽、合谷、曲池;治療頭面五官疾病常用合谷;治療胃腸病常用合谷、曲池;治療咽喉病可用商陽、合谷;治療肩臂痛常用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臑和肩髃;治療鼻疾常以合谷、迎香為主。針刺天鼎、扶突應注意角度與深度。
2、手太陽小腸經
(1)本經異常所出現病症
咽喉痛,頷下腫不能回顧,肩部牽拉樣疼痛,上臂痛如折斷。
本經穴主治“液”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耳聾,眼睛發黃,面頰腫,頸部、頷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側後邊疼痛。
(2)常用穴位
本經一側19穴,8穴分布於上肢背面尺側,11穴在肩、頸、面部。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頭、項、耳、目、咽喉病,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治療頭項痛常用後溪、養老、支正、天窗、天容;治療耳病常用聽宮、後溪、前谷;治療目疾常用後溪、養老;齒痛常用聽宮、顴髎;咽喉痛可用少澤、前谷、天窗、天容;乳房病常用少澤、天宗;急性腰痛常用後溪、養老;肩臂背部疼痛常用後溪、養老、支正、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等。針刺背部腧穴和頸部腧穴應注意角度和深度,聽宮應張口直刺。
3、手少陽三焦經
(1)本經異常所出現病症
耳聾,耳鳴,咽喉腫痛。
本經主治“氣”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眥痛,面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前臂外側均可發生疼痛,小指、無名指功能障礙。
(2)常用穴位
本經一側23穴,13穴在上肢外側,10穴分布於側頭、項、肩部。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側頭、耳、目、咽喉、胸脅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治療目疾常用絲竹空、液門、關沖;治療耳疾常用耳門、翳風、中渚、外關、液門;治療咽喉病常用關沖、液門、陽池;治療偏頭痛常用絲竹空、角孫、外關、天井。治療熱病常用關沖、中渚、外關、支溝。翳風有疏風通絡的功效,長於治療耳、口、齒、面頰病;支溝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中渚、陽池能治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