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毛苔螋(Chaetospania feae Bormans,1894)是革翅目,分布於雲南的一個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扁毛苔螋
- 目:革翅目
- 亞目:蠼螋亞目
- 科:苔螋科
- 拉丁名:Chaetospania feae
- 命名者及年代:Bormans,1894
- 屬:毛苔螋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體表淺褐紅色,具灰白色硬毛,觸角端節灰白色,前胸背板和鞘翅黑色,足淺黃色。頭部稍短寬,兩頰圓弧形,後緣稍呈弧凹形,額部圓隆,頭縫不明顯;複眼小而突出;觸角細長,11~12節,基節長大,棍棒形,第2節長符罪嬸寬幾等,第3節較長,第4節短於第3節,第5節稍長於第4節,其餘各節較細長。前胸背板與頭部幾等寬,長稍大於寬,亞方形,後緣弧形,背面前部圓隆,具中央縱向溝,後部平,散布小刻點。鞘翅發達,側緣稍呈弧形,後緣稍向內後側傾斜,表面平;後翅翅柄發達,外緣弧形。腹部狹長,淺紅色中泛暗黑色,第3~4節的側瘤凸明顯,雄蟲兩側接近平行,雌蟲中部向外擴展;末腹背板短寬,雄蟲幾呈矩形,雌蟲後部狹縮,背面後部中央具三角形壓跡和瘤凸,後緣接近截形。臀板向後延伸,雄蟲的較長大,有兩種形拳祝狀:一犁盛宙永種側角在中企姜灑部,較尖,另一種側角在後部,兩后角尖而長,後緣呈深弧凹形(圖86a);雌蟲臀板接近長方形,兩舉煮奔側向後稍收縮,后角尖,後緣凹較淺。尾鋏向後直伸,基部較寬,向後變細,頂端尖,向內側彎,通常在中後部的內緣有l小齒突,遍布短絨毛;雌蟲尾鋏相對較短,兩支接近,基部較寬,頂端細而尖,內緣基部或中後部具鈍齒突。足短粗,腿節較朵多臭戰寬,脛節和跗節較細。雄性陽莖端刺細長,基囊粗而彎,陽莖基側突弧形,頂端鈍(圖86b)。
體長:6~8.25mm;尾鋏長:2.25-3.25mm(♂),1.75-2.艱仔犁25m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
國外分布: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Ann. Mus. Civ. Stor. nat. Genova, (2)14: 390.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五卷 革翅目:177